第10版:中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记者对话郑州市市民文明巡访团
优秀征文作品
特色教育彰显实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特色教育彰显实力
——专访郑上路小学校长张红丽

本报记者 王 震

校长寄语

让教师享受学校,让学生享受教育,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让希望的梦想成为现实。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幸福!

于一所学校而言,办学特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校的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近几年,郑上路小学着力打造自身的“特色”,在“特色”教育之路上且歌且行,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特色名片 绽放素质教育之花

提及郑上路小学,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会说到它的校园足球。在郑上路小学,足球已经深入到全体师生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郑上情结。为了更好地发扬学校的足球特色,以足球为媒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校长张红丽告诉记者,该校多年来以足球项目建设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特色发展教学之路。

走进郑上路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标准的人工草皮足球场。操场长65米,宽40米,占据了学校除教学楼以外的三分之一的空间。“这个绿茵场就是我们郑上路小学的一张‘名片’”,张红丽笑言,这张“名片”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孩子。

正如张红丽所言,走进校园,处处能看到足球的影子,操场上小小的足球在孩子们脚下跳跃,沿着楼梯一张张图片诉说着学校足球特色发展的历程…… 整个学校俨然成为一个“足球文化磁场”,感染了身处其中的每一位成员,产生了润物无声般的陶冶功能。

在张红丽看来,足球不应该是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有生命的、有内涵的精神文化。小学生的足球教育不能只简单地培养几个运动员,上一些训练课,还应该挖掘其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足球文化的教育。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郑上路小学的足球教育不单单着眼于校足球队的训练,更把足球定位到文化的高度,大力在校园开展足球活动,增设足球课程,让学生既享受快乐健康的童年生活,又能增长足球文化知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几年郑上路小学足球绿茵场上花开遍地,硕果累累。据介绍,郑上路小学足球队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区级赛事,获得骄人成绩。2011年10月该校又与建业足球俱乐部合作成立了郑州市青少年训练基地。张红丽坦言,校园足球不单单作为彰显学校特色的渠道,更应该让校园足球真正成为一种文化进行传播。

校园文化 浸润师生之心

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具体实践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学校由于发展历史和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挖掘和张扬属于自己的“个性”,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意念。

郑上路小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逐渐形成了“让教师享受学校”“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办学宗旨,“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对学生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形成了“书香濡染心灵,科技助我成长,礼仪修身立人”三个亮点工程与“少年足球”的特色校园文化。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是完善人的场所,我们学校以文化管理为主线,弘扬人文精神,用文化来引领学校发展,用精神激励师生成长,把学校变成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张红丽对学校精神独有见解。学校是文化的圣地,有“精神”文化才能构建一个人心凝聚“场”,从而使学校抵达一个理想的彼岸。思想引领行动,精神感召师生。试图精神文化立校,就要提炼出有文化价值取向的办学思想与学校精神,学校才会真正变成一个人心凝聚的文化场,成为教师享受职业幸福、学生体验成长乐趣的精神家园。

“把郑上路小学办成文化底蕴深厚的名校,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让愿意上郑上路小学的孩子都能够到郑上路小学上学,让郑上路小学的每一个教师与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与成功的快乐。”谈及学校未来发展,张红丽信心满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