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谁人年轻不曾二
一将难求
花约黄昏
雾起大巴山(国画)
乡 情
家的模样
《康百万传奇》
数风流人物(书法)
德教重于智教
诗意山水(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将难求

我的妈呀。刘亚楼说,红军时期动手术,几个人按着,杀猪宰羊似的。这回我咬紧牙一声没吭,小护士那手差点儿叫我掐断了。完了,医生护士跷起大拇指,意思是说我好样的。我心里话,这“娘卖×的”哑巴亏吃的呀,就凭这一刀,这俄国话也得快点学会呀。

大家哈哈大笑。

也不能在床上干躺着呀,看书。只有一个枕头,又薄,看书不得劲。就跟护士比划,先拍拍枕头,再伸出两个手指,意思是请你再给我加个枕头。护士以为要她跟他睡觉,气得扭头走了。

护士长来了,刘亚楼又跟他比划,护士长虎下脸来,确认护士讲的没错。用中国人的话讲,是这个中国人“耍流氓”。

院长来了,粗通汉话,两个人连说带比划一阵子,院长命令护士:给这位病人拿个枕头。

大家早笑得东倒西歪了。

苏联出兵东北,少校参谋刘亚楼随军渡过乌苏里江,在虎林开设指挥所。这天下半夜,他在作战值班室值班,接到参谋长电话命令,空军轰炸佳木斯日军外围“407”高地的时间,定在6时50分,地面部队据此相机行事。他边听边记,看看表,两点整。一会儿正式文件命令送来了,要通有关部队司令部的电话,一五一十地传达了命令。

7点钟交接班后,刚想眯一觉,进来几个人把他扭住了。为首的军务参谋马卡维奇上尉说:你贻误军令,准备上军事法庭吧。

原来,地面先头部队6时40分就冲上高地,空军6时50分按时赶到,炸弹就倾泻到了自己人头上。

刘亚楼把如何接到电话命令、文件命令,自己又如何电话传达的,如实讲述一遍。那也是空口无凭呀?结果一查,他几时几分接到、传达的,有关空军、陆军部队司令部什么人接听的,记录一点不差。几方再一核实、对证,一模一样。

刘亚楼说:如果是我搞错了,造成这等后果,只有脑袋搬家。所以干咱们这行的,必须严谨、缜密,一丝不苟,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这回谁也没笑。

刘亚楼,热情、爽快、勇敢、潇洒、机智、幽默,嬉笑怒骂,皆形于色,是东北野战军将军中最活泼、活跃的一个。

参谋洗澡,他去帮忙,烧水端水,那水不凉不热,一瓢瓢浇得你这个受用呀。有人就揣摸着参谋长要“使坏”了,还未明白怎么回事儿,他一瓢凉水从头顶浇下来。据说他喜欢洗凉水澡,并号召部下向他学习,有人不干,他就这么“提倡”、“引导”。

他讨厌几棍子打不出屁的人,讨厌懒散、不学无术的人。谁睡得早了点,他也不说话,进屋把灯打着,再把抽屉拉得“稀里哗啦”响,把你折腾醒。谁起来晚了,他进屋把窗户打开,再拽一阵抽屉走人。

对人严,对己严,说干就干,干就得干出个样儿。布置任务,一条一条,精细严谨,明明白白。讲完了,问你有什么困难,要求。合理的,能够解决的,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而且是马上就给,从不“研究研究”。点子又多,主意又快,放手让你去干。干得好,大会表扬,小会表扬,功劳全是你的。干砸了,大会批评,小会批评:你有困难找我呀?我这个参谋长是吃干饭的呀?不就是给你们解决困难的吗?你提出来解决不了算我的,现在哭爹叫娘算什么?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呀?这是打仗,要死人的,人死了就活不了!

东北局到哈尔滨后,分成前方后方两部分,部分党政军领导机关要转移到佳木斯去,有人把公家的东西也搬走了。刘亚楼火了,赶去火车站,见到一位老资格领导,问他知不知道东北局的规定。那人说一点家具,问题不大吧。

规定就是规定,原则没有大小。同志哥,对不起了。刘亚楼说着一挥手,士兵们上车就往下搬。

二下江南,攻打德惠,有人不懂集中使用火力,把两个炮团平均分配下去。刘亚楼火了:你当是司务长发衣服,一人一套呀?

辽沈战役期间,来往于黑土地和西柏坡之间的电报,篇末和篇首大都是“林罗刘”,有时是“林罗刘谭”。

据说,电文署名,开头曾把老资格的政治部主任、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的谭政,写在前面。当时的参谋长,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刘亚楼,毫不“谦让”:什么“林罗谭刘”?“林罗刘谭”!

换个人,可能就这么“林罗谭刘”下去了,直到“刘”以外的某个人,觉得不合适再更正过来。可那就不是刘亚楼了。

一个才气横溢的,与中国传统风格不大协调的东北野战军参谋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