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迁移环境灾害是以邻为壑思维
善待摆摊老人是践行好的价值观
春节恐归族背后的“伪道德规则”
“弹性退休制”如何体现公平
孩子问题
回家过年不是“文化苦旅”
新的一年 国人有哪些期盼
靠什么凝聚改革信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迁移环境灾害是以邻为壑思维

尽管公众已对接连不断的环境污染产生了“审丑疲劳”,但迁往老少边穷地区的污染企业所带来的环境灾难还是让人惊骇。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月9日对内蒙古托克托“污水湖”污染事件的报道,石药集团中润(内蒙古)公司等企业排放的污水,沿着黄河灌渠污染了流经的多个村庄,水量之大以至于离奇地形成了多个污水湖。原本草绿水清的村庄,如今已被污水弄得满目疮痍,村民们生活的村庄已被污水重重包围,土地无法耕种,牲口无法饲养,就连饮用水也已经遭到了污染。(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把污染企业迁往老少边穷地区,是一种以邻为壑思维。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本土很多高污染企业是承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污染大转移,而如今又经历着新的转移过程,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污染大迁徙。从国内治污力度看,越是老少边穷地区,监管越松。而哪里监管松,高污染企业就往哪里钻。

依照经济学的思维,资本有逐利本性。这些企业治污原本有更彻底、更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此为利国利民之举,但引进新技术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污染企业之所以向老少边穷地区悄悄迁徙,核心原因还是那里污染成本低。就是说,与企业高污染、高耗能紧紧伴随的往往是低利润率和低技术含量等问题。但排污大户们向中西部内迁,并不是因为用工成本提高,而是因为治污成本太高。

这注定是缺德的事,注定是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担当的事。一个企业已毁掉了一个地方的青山绿水,犹嫌不足,再去祸害另一片净土,这是真正的害人利己行为。老少边穷地区成新的污染重灾区,对那里的民众生存而言,可谓雪上加霜。因为他们的生存原本就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如今家园又被毁掉,这等于是被赶向了一个更不堪的境地。这就形成最坏的一种结局:污染企业减少了自己的成本,与之成反比,贫困中的民众却要为此付出代价,大量增加自己的生活成本。从公权力的操作方式看,它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劫贫济富”,给社会增加更加多的不公正不公平。

可以说,对待环境污染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完全是按照惯有的思维定式来考虑。企业纳税之事总是要大于白云蓝天,GDP之事总是要大于青山绿水。对于环保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这也造成很多企业有恃无恐:“这个地方不让我排,我换个地方继续排放。”反正总能找到排放的地方。消除企业的以邻为壑思维,没有更新的制度设计及有效落实,以当下状况来看,是难乎其难。而要改变一些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倾向,则可能是一件比消除企业以邻为壑思维更为复杂也更为艰难的事情。这似又回到了一个简单的话题上:即以上问题无解,则老少边穷地区环境灾祸难除。 今 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