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迁移环境灾害是以邻为壑思维
善待摆摊老人是践行好的价值观
春节恐归族背后的“伪道德规则”
“弹性退休制”如何体现公平
孩子问题
回家过年不是“文化苦旅”
新的一年 国人有哪些期盼
靠什么凝聚改革信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善待摆摊老人是践行好的价值观

如能将心比心,人就会对生活产生新的领悟。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并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寒冷刺骨的冬天,街上不少占路经营者都是老人,都是七八十岁的年纪,作为一名城管执法人员,内心也很纠结:为什么快过年了,他们还在外面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发此微博的是青岛市北区城管执法局即墨路中队的小王。(1月13日《城市信报》)

“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这是莎士比亚作品《辛白林》中的一句话。在这个转型时代的社会里,人们很焦虑,内心也很纠结。不用说,人人生存不易,而小商小贩的生存则更为艰难。“谁愿意出来摆啊,我要不摆摊吃什么。”小商小贩之艰辛,也是民生之艰辛;小商小贩之哀痛,亦是民生之哀痛。

先不说大道理,先不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先人之语。从日常生活说,每一个人都是依存他人而存在,在生活中需要有多重角色的转换,在此地是强者,在彼地可能就是弱者。因而,应有这样的省思:理解了他人,就是理解了自己。想让别人善待自己,就要用同样的方法先去善待别人。

小商小贩的生活关乎你我他。小商小贩在给众人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还使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灵性形态化具体化。小商小贩是激活城市生活的动力,而不是麻烦制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哪里都有小商小贩,城市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吆喝,他们的活力。收藏家马未都谈到美国的小商小贩时曾说,小贩卡尔洛斯不幸患心肌梗塞猝死,引发了许多与他相识和不相识的人的哀思,连《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大报都在头版刊登了他的讣闻和故事,于是人们自发地前去寄托哀思,表明了社会对他的尊重。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只愿意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小事,目的甚至可能仅是赖以生存,但社会给了他无尚的荣誉,而且真实不造作。他不需要成为英雄,公众也不需要他变成神而不再是普通的人,他只需要体现他的价值观即可,而这一点正是我们今天社会所欠缺的。

将心比心,人人只要不是只想着自己而不为他人考虑,他人才会为人人考虑。好的体制容易促使更多的好人产生,但即便是在设计有缺陷的体制下,也会有好人存在,这是人性的力量使然。无论在何种境况下,人们都应有善心善愿,因为善心善愿是一种品行,一种精神力量,还是一种生活智慧及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无论在何种境况下,人们都应做一个好人,践行个人所认为的好的价值观。

“我们执法的时候真的很为难,处罚不近人情,但是如果让他们继续留在那儿摆摊却是我们的失职。” 这是小王的另一段微薄语,表达的是体制问题所造成的两难窘境。人人好是社会好的前提。作为一个城市管理者,应想一想,大冷天摆摊的老人,如果是自己的亲人会如何对待他。这不是别的什么问题,是关系到是否良知泯灭的问题,是人性所关切的重要人生问题,是执法者每一天都要面对都要扪心自问的问题。伊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