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春送大戏
情暖百姓心
《白鹿原》角逐金熊奖
《就是闹着玩的》答谢父老乡亲
《帮助》三项大奖落袋
两影帝为爱“大追捕”
元宵晚会成春晚复活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春送大戏
情暖百姓心
戏迷乐呵呵温暖传下去
市曲剧团献演《曹操与杨修》

新春送大戏

情暖百姓心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丁友明 图

春寒料峭,难挡市民对文化的热情和渴望。昨晚,由市豫剧院带来的“名家名段专场”和市曲剧团奉上的《曹操与杨修》分别在郑州艺术宫、铁路文化宫上演,观众的热情为1月16日启动的我市2012“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再添一把火。至此,活动带给基层百姓的16台经典戏剧精品已演出过半。9场演出场场爆满,观众赞不绝口,为节日期间的郑州增添了喜庆气氛。

1月30日晚,记者在铁路文化宫深切感受了“情暖新春”是如何情暖百姓心的。

演员铆足劲

当晚,铁路文化宫座无虚席,丝竹悠扬,锣鼓铿锵,一场由郑州市曲剧团带来的传统经典大戏《屠夫状元》在这里上演,精彩的演出引得台下掌声雷动。党委书记曲亚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曲剧团承担了“情暖新春”系列活动的8场演出,自去年12月接到演出任务后,全团上下鼓足干劲,召集骨干演员开始温戏,精挑细选近年来新创作或移植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考虑到现代观众的审美,不能老拿压箱的老戏。”曲亚汉说。

戏迷乐呵呵

“我特别喜欢听戏,但是亲自到现场看戏的机会不多。”说这话的是铁路退休工人、76岁的李庆山。当晚,他和几位戏迷朋友相约来到铁路文化宫听大戏。

老人发自肺腑地说:“我是一名火车司机,在郑州往返西安的路线上开了35年火车。如今日子好了,吃得好,穿得好,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老人说,戏票是通过社区层层下发到手中的,自己已接连看了3场,没有花一分钱。

台前的欢笑是幕后的辛劳换来的。

为保证每场演出顺利进行,文艺工作者放弃休假,全力以赴。曲亚汉说,每场演出7点半开演,曲剧团的所有演员、舞美、音响、道具下午2点就赶到剧场,化妆、装台、各部门磨合、演员走台,目的就是为了向市民展示出舞台艺术的最高水准。

正月初八的演出现场温暖如春,剧场外却寒气逼人,如同两个世界。坚守在门口的铁路文化宫工作人员冯松竹冷得直跺脚,记者劝他进剧场暖和会儿,他说:“‘情暖新春’第一次将演出场地放在铁路文化宫,每场演出我们都要确保消防安全、供电供暖畅通,保证演出顺利进行。我进去暖和了,一旦出了问题怎么办?”

据统计,截至昨天,也就是正月初九,“情暖新春”系列文化演出已经进行了9场,受益观众万余人。

温暖传下去

“情暖新春”是郑州市2011年启动的节日文化品牌活动,采取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市民受益的方式进行,以市属专业院团演出为主,将经典的戏曲剧目、近年来创作的文艺精品剧目,免费送给观众。

2012年,这股涌动的温暖继续传递,同时又呈现出新特点。郑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宪敏告诉记者,今年,“情暖新春”活动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做出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策的大背景下举办,受众面比去年更广;同时,演出剧目不但有戏曲,还增加了我市在2011年获得多项国家、省级大奖的舞剧《水月洛神》、豫剧《斗笠县令》,更有吸引力。

李宪敏说,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基层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把党委、政府对老百姓的温暖通过文艺工作者传递到市民中去,办成受老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我市刚刚喜摘“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情暖新春”对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进而助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都将有着重要意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