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12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财政天平重点倾斜民生
加快构建郑州都市区建设机制
zzlhdx
0202全球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财政天平重点倾斜民生
报告核心

——郑州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草案)解读

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郑州市财政局局长王春山作了《关于郑州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草案)》。今年,市级财政预算支出将重点投向城市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十大实事、强农惠农等领域,重点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

2011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1305亿元,增长32.9%。地方财政总收入820亿元,增长27.6%。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5810151万元,全年实际支出5655767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市财政预算当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12年财政预算指导思想:大力筹措经济社会发展资金;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稳步增长;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提供财力保障。

【关键词】 城市建设

2011年,围绕郑州都市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全年财政实际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18亿元,全市630项新建、续建城建项目正常进行。金水路高阳桥、解放路铁路跨线桥、京沙快速通道部分路段等工程建成通车;市区打通支线道路26条,新建人行天桥22座;新建成停车场79个、停车泊位2.5万个。减免绕城高速通行费,郑州牌照小轿车全程免费。支持公交优先,投入资金3.6亿元支持新增公交车953辆,新开通公交线路27条、优化线路50条。

【解读】

2012年,我市将大力筹措城建资金。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拓展。加快推进“六城十组团”建设,支持中心城区“两环十五放射”和市域十条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郑州新区建设。重点推进龙湖、综合交通枢纽、龙子湖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继续实施“畅通郑州”工程,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建设进度。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加快城市出入市口互通立交、京沙快速通道、三环快速化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5万个停车泊位建设,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支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新购公交车500辆,开辟公交线路10条以上。市区新建改造燃气管网60公里,新建供热主管网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2011年,全年财政投入引导资金31.3亿元,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投入产业集聚区奖补资金4.2亿元,完成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5150亿元;全市拨付补贴资金3.2亿元,全年汽车整车产量达到35.5万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安排资金2.1亿元,支持实施“687”科技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投入5200万元,支持“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投入1.2亿元,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入驻郑州;投入1亿元支持物流园区加快发展。

【解读】

2012年,我市将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汽车城、郑州电子电器城建设,推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基地发展;调整产业集聚区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城市组团、产业聚集区和县城支柱产业共同发展;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建设“四中心一名城”为目标,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调整优化商贸业布局,积极提升会展经济,加快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支持实施服务业提速工程。积极落实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关键词】 十大实事

2011年,全市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改善民生的总投入达到370亿元,其中,教育一年支出92亿元,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3所,新增优质中小学招生学位2.1万个;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亿元;完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2.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13.8万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34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80元;全市开工保障房5.57万套;新建改扩建优质医疗机构10家,增扩床位2250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

【解读】

2012年,我市将围绕“十大实事”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计划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新增优质中小学招生学位2.36万个;支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4所;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推进城乡片医服务全覆盖;完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和医药费用支付制度。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支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亿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就业再就业13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万套以上、竣工2.9万套。

【关键词】 强农惠农

2011年,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总支出达到104亿元;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各类补贴资金6.8亿元,农业人口户均补贴622元、人均补贴160元;整合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4亿元,落实贷款融资8.7亿元;投入1亿元大力推进便民快餐店和蔬菜便利店“两店”进社区工程;筹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7亿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入5600万元对12500亩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进行奖补,减轻农民负担。

【解读】

2012年,我市将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用于“三农”的资金总量、增量不断提高。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抓好“菜篮子”工程,新建标准化菜田6万亩、设施农业面积8000亩。继续扶持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便民快餐店和蔬菜便利店“两店”进社区工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支持做好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在“六城十组团”和产业集聚区范围内,以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城中村改造的方式,加快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报记者 王 红 王 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