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结对帮扶温暖民心
提升街道服务水平
温情服务返乡人群
四工程推进社区党建
上街区新年谋划新战略
自强不息两姐妹
二七区惠民活动不停息
城管队员“串亲戚”
守护街道保平安
新春问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自强不息两姐妹

本报记者 王 影 通讯员 周爱玲

听说金水区豫教社区有对自强不息的残疾姐妹,新春期间,记者如约来到这对姐妹的家中。

40多年前,王凝楠和王凝梅先后出生在郑州一个普通家庭里,先天性肌肉萎缩和小儿麻痹症让姐妹俩的童年变得充满了磨难和曲折。然而40多年过去了,被医生早早判定“死刑”的姐姐成了心理辅导师,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妹妹成了翻译,这让年迈的母亲怜惜而感动。

10多平方米大的屋子,就是姐妹俩的“天地”——工作间和生活宿舍。由于王凝楠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她终日只能与床为伴,但乐观的她却一直心中充满感激:“我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还有什么可以奢求的。”王凝梅的病情比姐姐稍好一些,每天可以坐几个小时的轮椅,在小屋里来回地“活动”一下。她们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就是屋子里的两台电脑,王凝楠笑着告诉我,她们姐妹俩,就是靠着这两台电脑,每天完成各自的“功课”:心理辅导、翻译,还有交朋友……

聊起生活的巨变,性格活泼的王凝楠自信地说,收音机让她们找到了“人生目标”。“我迷上了心理辅导,而妹妹爱上了英语。”在父母的支持下,王凝楠第一次艰难地走出家门,去北京参加了一次心理课程培训,创办了“王凝楠婚恋辅导”热线。而妹妹王凝梅开始自学英语,如今可以进行书籍翻译。此时,王凝梅走到书架旁,拿出一本自己翻译的中文小读本,递到记者的手上:“看,这就是我曾经翻译过的文字。”

因为姐妹俩的身体原因,采访很快就结束了,但他们留给记者的自信笑容,让人久久难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