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花烂漫 韩跃进
宽容与奇才
老郑州房地产与建筑
台湾归来话交通
生命 陶世虎
《Q宠大乐斗:功夫企鹅》
古代的年终奖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问题八:如果小孩子从四岁开始学琴,学到十四岁,二十四岁,仍看不到成为钢琴家的希望,这时家长可不能后悔当初培养孩子学钢琴!即使是天才琴童也不保证个个能成名成家,那需要实力、努力还有运气!成不成钢琴家未必百分百决定权在自己,这当中还有很多机遇和运气的成分。

问题九:听别人弹琴很享受,为别人演奏也很满足。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琴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都是要下苦功的!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听的人开始厌倦,何况弹的人?你会不会舍得孩子有这些生理、心理、脑力上的压力?能不能忍心看孩子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只为某个不确定的未来?

问题十:我是坚决反对打孩子、骂孩子的行为的。在美国长大的我,认为打孩子是一种无能、粗暴,和犯法的行为!但是,我也提前告诉所有刚把孩子送进钢琴琴房的父母,在陪孩子练琴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摩擦,一定会有你想发火的时候。在决定让他学琴前,家长是否能向自己保证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有气的时候,决不把孩子当出气筒?

孩子如果是音乐神童,是否孤注一掷

当有的孩子在被入门级老师发现其音乐天赋,极有可能是所谓的“钢琴神童”时,我们很难冷静地面对。这时候,我们会做起未来孩子成为钢琴家的梦,会精力物力一起投入,把孩子往钢琴家的道路上打造。事实上,即使是真 正的神童也并非天然拥有一条坦途,其中的风险还需要家长权衡考虑。

国内的现状是,能够真把孩子教出好水准的老师,现在仍然只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一旦孩子被视为神童,家长就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赌一把,放弃工作,专门陪孩子去北京、上海学琴;要么,就索性无视孩子可能存在的天分,在二三线城市里,能学到怎样就怎样。哪一种都很难下决心,耽搁了孩子的天赋固然可惜,但神童哪那么容易出,万一琴也没学好其他的也耽搁了呢?

孩子是不是神童,要从几个方面来做判断。

从孩子本身来说,要有天赋是肯定的。比如:孩子从小就有节奏感;学东西快,练几分钟就能有进步,而别的孩子练十个小时也没进步;背谱容易,耳朵好使;还有,要看性格。给孩子上台的机会,看他在台上是不是很自如,如果他很内向封闭,一上台就错,弹钢琴最好就作为爱好吧。一定要有外向的性格,能够表现自己的、愿意表现自己的、充满了自信的孩子,上台比平时弹得好,这说明孩子具有成功的潜质。

即使判定了,这是个神童或是准神童,但是否优秀到在他还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方向之前,就要把人生全盘赌上的地步?对于这些家长,我提供的参考意见是:谨慎好过冒险。

在学琴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天分是能够很清楚地显露出来的。带他去比较有可信度的音乐机构或是专业人士那里,判断孩子的天赋究竟如何。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绝大多数专业人士的评论是审慎全面的,而不会使用“第二个郎朗”这种论断。如果是真的神童,他们也会给出比较切实可行的建议,相信这对家长做决定会更有参考性。每年,大批确有天赋的孩子进音乐学院附中、附小,都是期望做演奏家的,我相信他们的目标肯定不是去乐队,或是当钢琴老师。但音乐学院出来的都是演奏家吗?显然不一定。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运气,要出名,要成功,要天时地利人和等所有的因素在里头。不像医学院,毕业好歹能做个医生,法学院,毕业好歹能做个律师,音乐学院毕业,可不是好歹能做个钢琴家。也有很多人非常努力,非常有才华,但并没出名,一辈子怀才不遇的多的是。所以,还是在之前的篇章里我们说过的,享受钢琴,并不只是钢琴家的专利,当赌注已经大到会完全影响你的人生让你觉得输不起的时候,退守,好过冒险前进。

小提琴、电子琴、钢琴,先学哪个

有些家长会在孩子学习钢琴前,为孩子选择学一门其他的乐器,而选择电子琴的比较多。很多家长觉得电子琴跟钢琴相似,但价格便宜很多,在孩子还不能确定能否学下去的时候,先让他学习电子琴作为入门。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其实钢琴才是一切乐器的基础。

我不赞同先学电子琴,主要是一个触键的问题。它虽然可以帮助孩子认谱,但电子琴的触键没有深浅,声音没有轻响,孩子在弹了几年的电子琴后,仍然不能培养出任何掌控键盘的力量。电子琴有的有双排键,有的能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它只是一种娱乐,仅此而已!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