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雅贿”引发的思考
追责的制度善意
“饭局太疯狂”
所表现的文化贫瘠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合理诉求
期待“幸福指数”
测评的倒逼效应
吴英案之社会争议远远超越案件本身
大师学术之外
还有品格
一冷一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师学术之外
还有品格

大师学术之外

还有品格

2月1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谢家麟院士是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吴良镛院士是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他们获得的荣誉、取得的成果及所处的学术位置都充分证明,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我们感慨他们的学术成就,也不妨看看他们学术之外的一些表现。

谢家麟有着诗词、小说、音乐等众多爱好。“峭壁夹江一怒流,小舟浮水似奔牛。黄河横渡混相似,故国山河入梦游”,这是他1951年写的诗。谢家麟胸怀宽广、淡泊名利,他总结自己漫长的科研人生时,最念念不忘的是同事、助手、学生;他对科学始终充满了兴趣,进入80岁高龄,还带着博士生,开展创新研究。由此可以看出,谢家麟与人们平时理解的科学家,有着很大不同。他热爱科学、淡泊名利、爱好广泛,同样值得称道。

吴良镛院士在学术之外,同样有着精彩表现。吴良镛屡屡“怒发冲冠”,他批评众多城市建设面临着重重误区。面对北京的旧城开发,他警告存在过度倾向,提醒北京有可能成为“二手货城市”;他痛惜,北京旧城以剃光头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改造,“已经像一个瘌痢头”,“出现一片片‘平庸的建筑’和‘平庸的街区’”。吴良镛所作所为,更像今天所热议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在关注学术之外,还有良知有正义。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而大师之大又在哪里?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术是立身之本,大师之大首先在于学术之大。但对于一个大师来说,仅仅有学术还是不够。一个大师,既应该在学术上树立标杆,也应该在品格上成为社会风向标。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对权贵的蔑视和对民众的谦和,是所有士人特别是大师的追求,也是大师之所以赢得尊敬的重要原因。这里强调的就是品格。无论是研究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品格都应该是灵魂,品格应该是学人的自觉追求、永远追求。

大师之大不仅仅在学术之大。有人曾经感慨“大师之后再无大师”,感慨很大一部分指向的就是品格。谢家麟、吴良镛两位大师的学术为人所景仰,他们的品格,同样为我们所景仰。 毛建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