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婆永远是对的
老公的“醉话”
很温馨
“电摩哥”请慢行
老公陪驾
不让亲情堵
母亲的秘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服老是一种智慧

今天的青年就是明天的老年。

人到老年,精力一天天衰退,身体一天天老化,谁都无法避免。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曾归纳老化现象为八点:记远事,不记近事;笑时有泪,哭时无泪;喜欢孙子,不喜欢儿子;喜欢硬食,不喜欢软食;眼昏花,看不清近处;耳朵聋,好打听闲事;遇怪人,没观察就问;想尿远,反溺在鞋上。所以常听老年人说,自己都烦自己。

《老老恒言》云:“年高则齿落目昏,耳重听,步蹇涩,亦理所必致,乃或因是怨嗟,徒生烦恼。须知人生特不易到此地位耳!到此地位,方且自幸不暇,何怨嗟之有?”就是说,人到老年,牙齿脱落、两眼昏花、耳朵听不清,又举步艰难,这都是很自然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有些老人就会产生怨恨的情绪,其实这不过是徒增自己的烦恼罢了,因为人必然老去,这是自然规律。人要面对和接受逐渐衰老的事实,不能因此成为心理负担。应该明白,人活到这个年纪已经不容易了,应该觉得庆幸,还有什么可以怨恨的呢?

人必须面对现实,正视自然规律。进入老年,不用害怕,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观念,要知道如何去适应,如何去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与活力,进而求得延缓衰老。

人要学会服老,做事需量力而行。“少年热闹之场,非其类则弗亲。苟不见几知退,取憎而已。至于二三老友,相对闲谈,偶闻世事,不必论是非,不必较长短,慎尔出话,亦所以定心气。”《老老恒言》在这里讲的是,年轻人喜欢去热闹的场所,而老年人就不要去了,如果不知此理偏要去,无疑会让人讨厌你而自取其辱。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圈子,可以邀两三个老友对坐闲谈,偶尔谈论到世事的时候,也不必争论是是非非,更不要计较长短,这样才能定心养性、修炼出一个好身体。

老年人在制定计划时要切合老年期的实际情况。我在门诊曾接诊过不少病人,因为不服老,参加中青年强度较大的体育活动,结果出现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对我说过同样的话:“不服老不行啊。”

因此,服老是一种智慧。它不是认输,而是教会你面对现实,教会你一种适合你年龄段的新的生活方式,从而让你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长寿。

心存感恩,知足常乐

《老老恒言》云:寿为五福之首,既得称老,亦可云寿,更复食饱衣暖,优游杖履,其获福亦厚矣。人世间境遇何常,进一步想,终无尽时;退一步想,自有余乐。《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五福”出于《书经·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可见,“寿”为五福之首。

曹庭栋说:老年人如果是吃得饱穿得暖,拄杖而悠游,那就是获得了天底下最厚的福气了。人生的境遇变化多端,进一步想,追求名利终无尽时,总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不如退一步想,其实生活多了很多乐趣。《道德经》中有: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如此可以使人长寿。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老年人要知足常乐,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信心,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的人生位置,对自己的位置要有满足感,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的,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不要攀比,凡事需量力而行,随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未必是弱者的行为。学会自我修养,自我排解。

有这样一句话:“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福是人们心态健康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知足感。不论什么事情,只要以知足的态度对待,那么享乐是福,吃苦也是福;机巧是福,吃亏也是福。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因为名利和享受方面的不知足而忧愁烦恼;更有些人因为不知满足、贪得无厌,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知足是人间的活地狱,它会让人无一刻安宁。中国文化提倡知足常乐。

在国外有专门的感恩节。美国定在每年11月的第4周星期四,加拿大定在每年10月的第2周星期一。感恩节起源于1621年。1620年11月,102个英国清教徒乘船到达美国的普利茅斯,由于严寒、饥饿和疾病,只有50人侥幸活下来。第二年春天,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学会了捕鱼、狩猎、种南瓜、饲养火鸡等。丰收了,为了感谢上帝的恩德,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大办筵席,邀请印第安人一起聚餐,同时还举行了摔跤、赛跑、歌舞等活动。以后,这个节日就流传下来,并风行各地。心存感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善良的、平和的、豁达的心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