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lh2251
lh225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心存感恩,知足常乐,中外文化在这一点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年人经历了一辈子的风风雨雨,体验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爱过、恨过,做过自己所喜欢的事,没有虚度岁月年华。那么,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安心了。因此,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应该达观,更应该容易做到心存感恩、知足常乐。老年人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心态,那么晚年的人生之路一定是洒满阳光的,必定会气血调和、健康长寿。

学会宽容

《老老恒言》云:世情世态,阅历久,看应烂熟,心衰面改,老更奚求?谚曰:求人不如求己。呼牛呼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少介意便生忿,忿便伤肝,于人何损?徒损乎己耳。

《老老恒言》云:世情世态,阅历多了,也就看透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如今年纪大了,心衰面改了,应该更加达观。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生活中要谦和宽容待人,少生气,别人讲什么,由他去,不要计较,否则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而愤怒会伤肝,最终只能伤害到自己,而对别人却毫无影响。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何必呢?

学会宽容是人生的一大学问。老子说“心善渊”,就是讲心胸应该像水一样虚静深远,能包容一切、化解一切,也就是说要宽容。西方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位英雄一天在山路上行走,看到路上有个袋子,他踩了一脚,不但没踩破,反而增大了,他拿起一根木棒砸它,结果那个袋子竟然长大到把山路堵死了。这时一位圣人对英雄说:“朋友,忘了它,让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碰它,它不长,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对抗到底。”这则寓言的寓意很深刻,它告诉我们不要充满仇恨,而要学会宽容。

宽容待人就会减少烦恼;宽容待人,你就会增加机遇;宽容待人,你就会心胸开阔、健康长寿。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不少人把它当成座右铭挂在自己工作或生活的场所。人们为什么喜欢这四个字,说明人们希望能学会宽容。“用争夺的方法,我们永远得不到满足;用宽容的方法,我们可能得到比期望的更多。”老年朋友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心态会比年轻人平和许多,相对也更容易学会宽容、做到宽容。

智者寿——活到老学到老

《老老恒言》云:“学不因老而废。”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明确把学习作为养老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孔子五十而学《易》,“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在那个年代,人均寿命尚不足30岁,而孔子却活到73岁,达到了一般人寿命的2倍。孙思邈在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不倦钻研医学,写成《千金要方》,百岁时编纂完成医学巨著《千金翼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活到101岁而终。古今中外,年高好学而卓有成就者不胜枚举。

以上所言,并不是提倡老年人都要学有成就,而是主张老年人“常用脑,可防老”。孔子提出过一个极具深意的养生学命题,即“智者寿”。“智者寿”道出了勤奋学习与健康长寿的关系。老年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经常动脑,可以使视野更加开阔,精神更加充实,心情更加愉悦,从而有利于延缓衰老。

勤用脑是延缓全身衰老的重要环节。据文献记载,脑部发育与寿命成正比,哺乳动物中人的脑最发达,寿命也最长。

怎样才能延缓脑衰老呢?关键在于用脑,用进废退。《周易》讲:“生生为之易”,脑子越用越灵。美国学者做的高龄鼠实验,对照组的老鼠关在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环境里,因为不用脑,其脑神经毫无长进。

讲到学习,首先想到的是读书,这是怡情养性的好方法。读书不仅可以使人知识渊博,更可以修身养性,让人变得更豁达。古人对读书很有研究。《幽梦影》讲:“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读不同的书,十分讲究。书,时刻皆可读,冬季寒冷,凝神聚思,适于读经书;夏日悠长,读史最佳;秋高气爽,读诸子文章,更易领会其精髓;春天万物生发,气机和畅,读散文诗章,情之所至,相得益彰。

读书,绝不单单是让老年人关在家里读死书。善于读书者,没有什么不是学习知识的好书,山水是书,诗酒是书,花月也是书。善于读书者,何时何地都有书,这才是会学习的人。就如同善于游览山水的人,无不是让人留恋的山水,书史是山水,诗酒是山水,花月也是山水。善于游览山水者,即使足不出户,亦有无穷壮丽秀美的山水可在胸中游览。山水可当书籍来阅读,书籍亦可作山水来游历,这就是一种境界,正如《幽梦影》作者张潮总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