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养老有方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
新书架
文史杂谈
春花(国画) 杜倪仪
书林漫步
名人轶事
散文
春江晨雾(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书林漫步

以人为本的移民大纪实

——评报告文学《天字行动》

杨光

《天字行动》这部报告文学呈现给我们一幅别样的移民画卷。画卷中的故事是感人的、壮观的、宏大的、沸腾的。这次移民行动就是指南水北调工程中,为解决中线工程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移民搬迁(中线工程就是从南阳淅川丹江口水库开挖一条人造天河,调水抵达豫、冀、京、津)。

这次移民的数量也是空前的:在这次搬迁规划中,需要有16.2万人离开故园,而且时间要求是“四年任务,两年完成”。要知道三峡库区外迁70多万移民,前后用了18年。小浪底水利工程搬迁移民16万,前后用了13年……

南水北调是关乎人们吃水问题,这是生活中的大事,是以牺牲小我,福泽万民的千秋大事,也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工程。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又格外重视。温家宝总理曾对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有过这样的忠告:“南水北调的重点在中线,中线的重点在丹江口大坝加高,丹江口大坝加高的重点在移民。你们要想尽千方百计,认真做好移民工作,要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一部好的报告文学,必须有民众关注的、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中必须有扣人心弦的事件和令人感动的人物。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是一个社会重大题材,用报告文学的体裁呈现出来算是成功了一半,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典型事例的安排,人物的行动,场景的描述既真实又感人,虽是白描,但不乏精彩,不用添枝加叶,却能打动人心。说实话,读《天字行动》,一般人都会落泪,这泪水,有伤感的,更多的是令人感动的热泪。

面对这样的移民大问题,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托,河南省委领导、南阳市领导、淅川县以及所辖各乡镇的领导该如何行动呢?他们的肩膀能抗得住这如山的重任吗?搬迁移民的情绪能否稳得住,迁入地人民是否有意见呢?这部报告文学真实地勾勒了他们的形象。

为移民的搬迁,有累病的县移民局局长,有生了病也不看的市移民局局长,有的领导因几个月不回家妻子闹离婚的。镇长秦大栋,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而不能床前行孝,强忍悲痛出现在移民队伍中,也因此赢得了移民的心,使得移民工作能顺利开展。有的乡干部、村干部会遭到那些不愿搬离故土人的误解,有的干部家的祖坟被扒,有的房子被烧,有的被人恶语相加,有位女乡长为稳定移民的思想竟遭到群众的围攻殴打……他们很委屈,很无奈,但他们还依旧在做,皮肤晒黑了,形象邋遢了,手机打坏了,汗水、泪水流干了,他们的言行感动了搬迁的移民,他们想移民之所想,从移民新村选址(比如应选在离集市比较近的地方,便于移民生活和孩子上学),到新村房子建设(在房子建设过程中,他们亲历亲为,不许有半点偷工减料,否则推倒重来),再到移民搬来时的生活细节,甚至是他们的婚丧嫁娶都能考虑得相当周全。这就是新时期党的干部,他们用一片真诚感动了万民,使得移民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库区大规模移民“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指日可待。

在移民工作中,还有一项比较难做的工作就是土地的征用以及如何将这些土地合理地分配给移民,土地对广大的农民来说是生命的寄托,是祖祖辈辈的希望,农民失去了土地,他们心里就会发慌,失去了土地等于撤掉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一位乡村女干部对这次移民行动总结得好:“天字行动的所作所为,所述所叹,正是为了一个个生命个体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移民干部们深入实际,从细节着手,从人性化出发,制定了诸多的方案,并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最终的结果移民满意,移入地的群众也没有意见,出现了其乐融融的局面。这在历代的移民情景中都是空前的。

作者多次上南阳,下淅川,走遍丹江口移民区,以他娴熟的文笔记录下了这次移民行动中的所见所闻。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李福根先生对这一重大题材能够驾轻就熟,既注重事件的真实性,又能把一些细节描述得细致入微,打动人心。这部报告文学成功地再现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工程,一群舍己为民的干部,一群心甘情愿搬迁的民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