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4
1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3

第二个阶段,是大约学了两三年后,在孩子七八岁,开始正式弹古典曲目的时候,这是一个换老师的时机。每个老师特点不一样,教十二三岁大孩子有经验的,很有可能教5岁的孩子就束手无策。同样,好的启蒙老师可能永远都只应该是“启蒙”老师……我建议,做家长的想换老师,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也不要因为学校的解释就放弃自己的想法,这是必然的需要。不会有一个老师,能自如地从4岁教到14 岁。

同样在这个阶段,选老师的原则有了变化。这时候微笑、声调就不是最重要的了,老师是否有示范能力、对这个阶段的曲目是否熟知深知、对孩子的音乐之路要如何一步步走是否清楚,就成了家长评判老师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国内很多琴童是在这个阶段被引入专业道路的,老师就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第三阶段,是孩子非常正式地计划走专业道路了,准备考音乐学院或是参加国际性的钢琴比赛了。在这一阶段更换老师的事项中,家长要主动、积极。有可能存在因为孩子成绩优异,即使老师也已经胜任不了,但还不放孩子走的情形,因为一个“明星”学生对老师也是一种荣耀, 一个广告。这个时候,老师的选择,家长往往已经很难在专业上进行衡量了,我建议可以从侧面了解。这个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成绩如何?教过的学生性格如何?是否凡事替学生考虑?学生是否喜欢他、尊敬他?这些学生的幸福指数高不高?等等。

最后强调一下,家长千万别不好意思换老师,在美国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学生和老师是公平的互相选择!在孩子每个阶段,需要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如果老师不能认可这一点,甚至还以学生“忘恩负义”、“没有良心”等理由大做文章, 那就说明这位老师没有真正的师德! 家长们请记住:世界上最无私地关心和重视你孩子前途的, 永远是你,不是老师!

考过10级,还能做什么

业余10 级考过后,孩子更能享受钢琴带来的纯粹快乐,这阶段家长就不要再时时担负起催促或监督的责任了,多让孩子弹一些能引起他兴趣的曲目。这样不仅他自己,全家都能跟着享受音乐的美妙。

很多孩子,可能在初学琴时,或是学到第二三年时,就已经确定不会走也不愿意走专业路线了。但他们仍然坚持弹下来,直到考一个还不错的级别,或是索性考过10 级为止。坦率地说,我在国内各个城市所接触到的琴童群体里,这种类型是数量最大的。他们有一个共通的特点:

在音乐上有些天分、情商颇高、家长非常支持学琴。

这些孩子坚持学琴至少五六年。现在,10 级考完了,但进音乐学院未必是首选,孩子和家长都说不清“还要为什么而弹”,但就此放弃钢琴也很难割舍,这种心情的确会令人迷茫。

我的建议是,该是时候让钢琴真正融入生活了。练琴时间和上课次数不用像以前那么频繁,现在是为自己的陶醉、享受而弹。建议孩子选一两首以前一直想学但又没有机会学的较有挑战性的乐曲,真正用自己的心去学习。我知道很多孩子的情形是,平时已经不练琴了,但高考前,他经常坐到钢琴前弹一些活泼的曲子,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样沉浸在琴声里什么都不想,能够让他感觉压力舒减很多。在我碰到的琴童中,不乏在初中的时候停掉钢琴,到了高二高三又捡起来重新弹的。而在美国,很多小时候学过钢琴的孩子就算进大学后选择的是与音乐无关的专业,也都会去音乐系选修钢琴或音乐,为的是调解上课的压力,增添校园生活的色彩。

至于说到孩子长大以后,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职业虽然不是钢琴家或钢琴老师,但可能是音乐制片人、音乐经纪人、琴行老板、音乐培训学校校长、音乐厅或大剧院管理人员、音乐书籍编辑等等这些与音乐有关的职业,虽然不需要大量的演奏和技巧,但音乐的专业知识会给他的职业带来无穷无尽的便利和优势。学钢琴为孩子打开的职业道路应该有很多条,成为钢琴家不是唯一的路。

考级,绕不过的现实

即使家长觉得考级并无多大好处,抱着“学钢琴就是为了陶冶情操”的单纯目标开始,但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学琴生涯中,考级仍然会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对它深入了解。

对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要一分为二,从正反两面来看,既然这么多琴童都在考级路上努力奋斗,我们不如先来分析下它的好处。

1.考级让孩子有机会把考级的几首曲目做较深刻的钻研,并且能够背谱演奏。这是在学习中的确需要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