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温馨办事”
服务品牌
村里建起服务中心
一男二“嫁”闹剧
春风化雨解百姓难题
社区创办居民之家
从公务员到卖菜郎
加大非公企业党建力度
双休日清除占道经营
做好流动人口计生宣传
积极推行“低碳办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有个武术村
武术带动 文艺之风吹动乡村

本报记者 安群英 实习生 黄 娴

三名汉子手拿一个木棍,扎好马步,开始武术表演,一招一式透出刚柔,一套路数演完,一个汉子又拿着大刀登场……在今年春节嵩山路办事处举办的闹元宵民俗表演中,贾砦社区村民的武术表演赢得连声称赞。

“贾砦村民有练武的传统,是郑州市远近有名的武术村,练武之风已经有一百年。”该村党支部书记贾常录介绍说。

喝喝贾砦水 都会抻抻腿

“喝喝贾砦水,都会抻抻腿”,是贾砦村民喜欢说的一句口头禅,透出他们对武术的热爱,还有些许的自豪感。

贾砦村武术协会教练贾松安介绍说,村民习武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晚期,那时村里有一个叫贾舒望的老人,他从少林学武归来后就自愿教村民习武,习武的风气就这样在村里蔓延开来。

说起贾芳德,还有一段佳话。1934年冬天,一名俄国人来郑,见习武之势盛大,但大多为三拳两脚地对打,没什么绝招,便动了比武打擂之心,口出不敬之言,后又一打听,贾氏徒弟在郑州周边已近千名,而贾芳德本人却是少林秘宗36拳法之传人,空手夺枪、头碎巨砖,最为有名的是腿上功夫,号称天下第一“三面腿”。俄国大力士说了句“英雄”,离郑远去。

到了近代,村民贾召宣、李国华都曾担任过国民党的武术教官。新中国成立后,贾召杰召集了全村有威望的老一辈习武人,集中力量发挥余热将武术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贾松安是贾召宣的孙子,从小跟爷爷练功,很多村民闲暇时都爱到他家里耍耍。贾砦村党支部看到村民喜欢武术,就想把村民召集起来习武健身,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贾寨村武术协会,70岁的老人贾虎群当会长、贾松安当了武术总教练。现在,每日到村委大院练武的人有20多人,习武者不分老幼,本村人外村人还是外地的住房户,只要爱好,皆可免费观摩习武。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浸入生活,单纯的习武已不能满足村民们的需求,贾砦村就自发成立戏曲队、狮子队、盘古队、秧歌队、大鼓队等9支民俗表演大队,其中的狮子队又专门分为舞狮队和武狮队两部分。盘古队也不仅仅只是打鼓,还兼教授健身舞、扇子舞,让村民们可以学鼓又健身。

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负责宣传的贾砦村支部委员冯爱景说,习武讲究武德,富裕后的村民练习武术,打麻将、赌博的自然就没有了。有些村民原来有腰腿痛的毛病,练武之后也有好转,武术让村民得到了好处。

现在的父母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也轻易不让孩子走武术路,毕竟练武成名的是极少数人。贾松安说,村民练武不图啥,图个身体健康,心情快乐,只要有人学,他这个武术教练还有义务当下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