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塑明目的美丽妈妈
修 炼 光 明
优化路网 科学布局 安全施工
强力有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环保部领导昨莅郑调研
我省今年组织200名专家下基层
推进金融服务
助力郑州发展
市领导会见
英国商务代表团
郑东新区25亿元
实施惠民工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塑明目的美丽妈妈
——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眼科主任王素萍
名医档案 王素萍,小儿斜视弱视专家。 郑州市名医,郑州市学科技术带头人。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眼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弱视斜视防治中心郑州分中心主任,郑州市儿童眼病诊治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儿童视觉保健学组委员。

本报记者 杨彦鹏 通讯员 陈燕

她是小儿眼疾患者心目中的“美丽妈妈”,把世上最伟大的母爱同精湛的医疗技术珠联璧合,用一双天使般的慈母妙手,创新矫正小儿斜视技术,开拓儿童眼科事业,领军全国弱视斜视防治中心郑州分中心,为千万个祖国花朵打开亮丽的“心灵之窗”,促进专科技术跃入国内先进水平,带动郑州市儿童眼科医院发展成为全国专业精尖、规模第一的儿童眼科医院。

她就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眼科主任,硕士生导师,郑州市学科技术带头人王素萍。

专注

向上,因为有梦。1996年,作为郑州市卫生系统跨世纪人才,王素萍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修,师从著名的小儿眼科专家、全国弱视斜视防治中心主任郭静秋教授。

斜视的患儿自卑,父母揪心。幼儿斜视,导致歪头,怕小朋友取笑,不肯去上幼儿园。为了美观,不论斜视的男孩女孩大都留着长长的刘海以遮盖住眼睛。因为没有“立体视”,斜视的孩子将来选择专业往往要受到许多限制。

朴素,精心,激情。这位专注眼科事业的青年专家,为人之母,更加坚定钻研治疗小儿斜视、弱视新技术。1998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小儿眼科,同年成立全国弱视斜视防治中心郑州分中心。

精品源于精心。儿童斜视多数间歇性,需要不同的时间去检查。王主任耐心、细心,她一天至少要对一个患儿查4次以上,然后科学制定手术方案,把每一个斜视矫正手术都做成精品,用精巧的慈母之手为斜视患儿点亮心灯,照亮孩子们的光明前程。

创新

王素萍熟能生巧,不断改进技术。

一变切口。变术后疤痕较明显、易粘连的睑部Swan氏切口为术后切口不缝合的穹窿部Parks切口,不影响术后眼部的外观。

二重功能。开展斜肌和垂直肌手术,使上斜肌麻痹Duane氏眼球后退综合征,先天性下直肌缺如,双上转肌不全麻痹,下斜肌麻痹、Brown氏综合征等歪脖(眼性斜颈)得到较好的诊治。同时开展了大量的继发性斜视和残余性斜视的手术治疗。她开展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矫正和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中间带移位术等,填补了省内空白,促进弱视斜视的临床检查和治疗步入了规范化。

三树品牌。王素萍开阔眼界,汲取经验,创新专科专治、以特制胜的发展理念,带领小儿眼科团队在百忙之中致力科研,近年来主持参与科研项目3项,获得省、市科技奖;撰写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30多篇,主持参与撰写专著2部;举办国家级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习班和省级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习班。近年来,有十多名骨干医生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眼科知名专家。

历经磨炼,创业发展,如今小儿眼科已成为河南省儿童眼病诊疗研究中心、郑州市儿童眼病医院,拥有三个病区,开放床位120多张,每年接诊患者数万人次,年手术3000余例,患者遍及全国各地。

感恩

禹州6岁斜视患儿欣欣,父母带孩子上北京求医,好不容易排上专家号,手术还需等个半月。同情的北京专家劝说道:回去吧,郑州二院眼科的王素萍治疗小儿斜视的技术和我们一样先进,还是回你们家乡治病方便、省钱。

欣欣返回郑州找王素萍主任,患儿父母没有想到,王主任的技术如此精细,迅速确诊患儿 “先天性内斜”,安排住院,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患儿眼位正位,家长惊喜,孩子激动,一定要认王主任为“干妈”。5年来,欣欣坚持每年春节发短信问候她的“再生之母”。

随着二院眼科品牌提升,“妙手慈母”王素萍已享誉中原乃至全国,被评为郑州市卫生系统学科技术带头人,荣获郑州市名医称号。

新疆、内蒙古、山东、安徽等全国各地的斜视患者慕名而来,王主任每天门诊量不低于100人次,寒暑假高峰期,不少患者凌晨4点就前来排队挂号。王主任上午门诊常常加班到下午1点多还顾不上吃饭,为的是让外地患者能赶上车早点回家。

如此加班加点,咋就不知道累?

王主任深情地说,专家的名,是实践出来的,是病人口碑出来的。我不能限号,一限号患者就要半夜排队,这样子,没病也会等出病来,我心不安。二是感恩二院。院领导班子个个都是拼命干,开放办院,搭建平台,没有二院眼科的魅力品牌,就没有我名医王素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