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塑明目的美丽妈妈
修 炼 光 明
优化路网 科学布局 安全施工
强力有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环保部领导昨莅郑调研
我省今年组织200名专家下基层
推进金融服务
助力郑州发展
市领导会见
英国商务代表团
郑东新区25亿元
实施惠民工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修 炼 光 明
——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一科主任王瑞峰

本报记者 杨彦鹏 通讯员 陈燕

名医档案

王瑞峰,眼底病专家。

郑州市名医,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一科主任,主任医师。郑州市人民健康好卫士,郑州市医德标兵。师从国内著名眼底外科专家黎晓新教授,在眼底病及复杂眼外伤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丰富经验。

眼睛虽小,但里面有着整个世界。光明之于人类,与生命一样重要。成人眼球的横径不会超过23毫米,而眼底只是眼球的一部分。眼底手术时,医生在病人眼球部位开刀的刀口长度有一个限度——0.9毫米,超过这个限度,病人的眼睛就会受到伤害。

手术台上,无影灯下,王瑞峰从来都是凝神屏息、镇定自若,毫末之间,游刃有余,他的双手有着拨动光明的力量,用他至诚的爱心和高超的技术,为患者修炼光明,在这个微小的领地不断给患者创造摆脱黑暗和病痛的奇迹。

“拯救视力,不亚于拯救生命”

“眼前一片漆黑,害怕呀!”“救救我呀,王医生!”来自安徽28岁的孙志刚在老父亲的搀扶下,一走进王瑞峰的诊室,就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求救。

小孙自幼左眼失明,2002年他的右眼视力又突然下降,光感很差,什么也看不见,一些医生认为,他的手术没有希望。刚结婚一年的小孙,痛不欲生。见到王瑞峰,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拉着医生的手,像个孩子似的大哭小叫:“要是不救我,我就一头从楼上栽下去!”

小孙的媳妇悄悄问王主任,手术到底有多大希望,她可是不想跟瞎眼的丈夫过了!

“别着急,有希望!”王瑞峰一边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一边查看小孙的病历。

经过检查,王瑞峰为之一惊。眼底一个视网膜裂孔就会导致失明,而这位患者眼底已出现5处视网膜裂孔,这种手术,的确风险很大。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争取”。手术整整进行了两个小时。王瑞峰纹丝不动地盯着显微镜下的眼底,手术刀游离于毫厘之间,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手术失败。

“我看到你的样子啦!”术后第一天,患者视力恢复到0.1。“没有比听到这句话更让人高兴的了。”王主任坦言。 术后10天出院,小孙视力恢复到了0.3,生活已经没有问题。半年后来院复查,小孙的媳妇已经怀孕,还和丈夫一起开了家副食品店。

在河南,能做如此复杂眼底手术的专家为数不多,而王瑞峰如今已成功攻克了数千例,普通手术更是无法统计。

“十年磨砺,成就‘小王飞刀’”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王瑞峰的家可以称得上是“小型图书馆”。一排排图书中,学术书格外显眼,这是1997年他作为郑州市跨世纪人才被选派到北京大学,师从国内著名眼底外科专家黎晓新教授,专门学习眼底病及复杂眼外伤的手术治疗时,从北京“背”回来的。

学习归来,他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现代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原来一台大手术需要3个小时,如今一台只需40分钟,一天做7~8台。2010年,他主持的科研项目“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及显微镜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临床对比研究”分别获得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医学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如今眼底专业成为市二院眼科不断超越的标志性技术之一。

全国眼科泰斗黎晓新教授得知自己富有灵气的弟子王瑞峰取得的不凡成就,赞叹他是中原的“小王飞刀”。

“他待俺就像对待自己家人”

刚过而立之年的农民李满仓,双眼爆炸伤,一只眼损伤在一家医院摘除已经4天,另一只眼球内多发石块异物,回到家里两眼漆黑,需要及时取出。妻子拉着丈夫和刚会走的孩子慕名来二院眼科求救。

已花尽家中积蓄的李满仓暂时缴不上手术费,看着痛苦的一家老小,王瑞峰主任带头为患者垫钱,科室医护人员有钱垫钱,有的还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给患者的孩子穿。看满仓媳妇照顾不过来,护士主动为患者买饭吃。

王瑞峰成功为患者实施眼球内异物摘除术,摘除5块异物,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到0.2。

时隔两年,朴实的满仓来院复查,视力已经恢复到0.5。满仓激动地说:“俺能开奔马挣钱了!”

技高德为峰。20多年来,王瑞峰看了这么多病人,做了这么多手术,没有病人投诉和纠纷的发生。看到生活困难的患者,他急在心中,有时病人出院回家买车票的钱不够,他就主动拿出钱来,以解病人的燃眉之急。

“看到病人,我心里着急呀!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最理解农民,也最知道来自贫困地区患者的心情。”

在王瑞峰的眼里全是病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