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痛不痒的治疗
无改三公消费顽疾
期待“热情公益”
向“常态公益”转变
一条励志标语中的
真实与悲怆
林书豪的梦想
可以复制
自树功德碑的权力心态太“缺德”
全民补钙背后的
“大音希声”
文凭工厂
公务员聘任制
亟待寻求突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民补钙背后的
“大音希声”

全民补钙背后的

“大音希声”

一项调查显示,在国内,接近九成的家长会接受医生的建议,在宝宝6个月之前就开始给孩子补钙。而事实上,对许多孩子来说,根本就不需要补钙。(2月22日《广州日报》)

全民补钙,一定程度上再次证明了国民科学素养的缺失。家长从医生那里听到的、从电视广告上看到的,都是必须给孩子补钙。如果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们,孩子根本不需补钙,过量补钙对孩子健康有害,他们肯定不会挤入补钙大军。

这才是症结所在。“大音希声”,根本就没有一种声音在提醒。当然,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专家就强调“乳品内含有儿童所需适量钙,无需另外补钙”。但理性的声音太少也太小,常常被淹没。

“大音希声”,于艺术或许是一种极高境界;但在公共领域,却是低层次的表现。“大音”长久缺位,时间恒久,人们就会把杂音当成主音。这些年来,医生为了一己私利而蛊惑家长给孩子补钙,何尝有公共部门对此作出提醒?电视充斥着补钙广告,何尝有公益广告作科普纠正?正是公共、公益、公权的缺失,才导致全民补钙的滥觞。

一个欺骗家长、伤害孩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全民补钙的荒诞闹剧充分说明,社会还缺少有效的预警机制,在公共利益受侵袭时,还没有一个声音及时站出来,告诉公众何为对、何为错。“大音希声”,集体缺钙,值得我们反思。 毛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