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3版:要闻国内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两会召开在即,民生议题升温。根据最新调查结果,八大民生热点最受关注。这份“民生清单”显示,老难题与新问题相互交织,生存型与发展型诉求并存。 楼市指向合理回归 调控政策何去何从 各类两会热点话题的调查显示,“房地产市场调控”位居网民关注度前列。 (现状) 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政策的最新变化,彰显中央楼市调控的决心。2011年,在限购令、限价令、保障房建设等调控“组合拳”冲击下,投资性、投机性需求初步得到抑制,楼市预期发生积极变化。 (关注)面对2012年复杂的经济形势,楼市“限购令”能否继续得到落实?房贷政策会否有明显调整?房产税改革是否会扩大试点面?保障房建设、分配和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可以预见,今年两会上,楼市调控仍将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热点二: 物价涨幅高位回稳 控物价面临新考验 新华网“2012年两会调查”中,物价问题名列最终关注的“十大热点”。 (现状)“稳定物价总水平”被作为去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在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强力调控下,以食品价格为代表的CPI增幅高位回落,但全年5.4%的涨幅仍明显高于4%的年初调控目标。 (关注)2012年物价调控面临更复杂的形势。各界最关注的是,在欧债危机前景不明、国内经济力促转型的情况下,CPI涨幅控制目标将定在多少?“稳增长”与“控物价”如何保持平衡?怎样既推动水、电、油等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又防止推高物价总水平? 热点三: 收入保障水平提升 攻坚破难备受关注 “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完善社保体系”等民生议题关乎个人切身利益,人民网的两会调查显示,社会保障的关注度已连续第三年位居榜首。 (现状)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24个省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步伐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和社保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但深层矛盾也日益显现。 (关注)人们关心,新的一年,如何深化工资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如何进一步消除社保“盲点”,提升保障水平?如何缩小不同群体待遇差距,加快城乡社保一体化进程? 热点四: “老三难”喜忧参半 公众盼望新突破 (现状)上学、看病、就业——“老三难”年年被关注,年年又有新焦点。 (关注)“教育公平”高居民意关注前列,公众关注教育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关注“择校风”和“乱收费”,关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互相“掐尖”问题等。教育改革如何在“优质、均衡、公平”上实现新突破,令人期待。 实现“三年目标”后,新医改今年进入“深化期”,任务依然艰巨:挂号难、过度检查等让人焦虑,医患矛盾时有发生,公立医院“以药补医”尚未根本破除……《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26个省份问卷调查显示,在个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减轻医疗负担”居首。 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集体学习。可以预见,如何看待和应对局部地区“新工荒”、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都将是两会关注的话题。 热点五: 食品安全基础缺失 频频出招能否奏效 (现状)2011年,有关部门“重典”惩治食品安全问题,但“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集中曝光,不断挑战公众心理承受力。 (关注)在各种“两会民意调查”中,食品安全仍居于突出位置。近年来,人大代表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非常高,最多的一年有上千位代表就这一问题提出过建议。食品安全“制度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食品安全标准为何“内外有别”?为何大品牌也频频让人“食”之难安……这些问题无疑仍将是代表委员深度求解的焦点。 热点六: 校车安全提上议程 如何落实有待破解 (现状)去年发生的几起重大校车事故,刺痛了全社会神经。国家随即开展校车“大体检”,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和校车“新国标”并征集民意。 (关注)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校车安全”成为一大焦点,并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校车安全”从未像今天这样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在民意调查中,不少公众关心:校车安全能否被写进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高校车安全标准后,如何防止一些学校以“停开”了之?如何解决落后地区无钱投入校车服务的问题?如何避免“校车安全”成为短期“政绩工程”?如何探索建立校车投入和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热点七: 小悦悦事件引发反思 诚信“短板”亟待接长 (现状)清华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1年最受关注十大焦点民生问题》显示,最令人关注的是“社会道德风气”,从2005年以来首次进入国人关注问题前十名。 (关注)“小悦悦事件”“撞人反称做好事”……去年发生的一系列焦点事件,不断挑战公序良俗,拷问社会良知,为何诚信缺失事件如此触动国人神经?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重建社会道德和诚信,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当做什么?人们期待两会代表委员多“支招”、政府部门出“实招”。 热点八: “政务微博”方兴未艾 社会管理期待创新 (现状)2011年被专家和网民称为“政务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设“官方微博”。同时,织“围脖”成为许多干部征求民意的重要渠道,其中浙江省超过3000名干部开微博,居全国首位。而在今年两会民意调查中,不少媒体也通过微博收集民意。 种种迹象显示,微博正以其“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人人都是参政者”的新阶段,成为政府部门政务公开、反腐倡廉、倾听呼声、化解矛盾的新阵地。 (关注)从担心、不适应,到接受、主动参与,各级政府对待网络微博态度的变化,彰显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人们期待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献计献策:如何利用“微博政务”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如何进一步通过网络改善社会公共服务?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