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男人说谎
特殊“教具”
爱情“健忘症”
婚姻是床棉被
难忘的细节
爱在平淡中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饮食中的冷、热之道

《老老恒言》云:《抱朴子》曰: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勿灼唇,冷勿冰齿。又曰:冷热并陈,宜先食热,后食冷。愚谓食物之冷热,当顺乎时之自然。然过冷宁过热,如夏日伏阴在内,热食得有微汗亦妙。《内经》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汗由气化,乃表里通塞之验也。

所谓饮食中的冷热之道,包括两重意思,一是指食品温度的冷热要适宜;二是指食物性质的冷热要适宜。

《抱朴子》中有这样的记载:过热的食物易伤骨,过冷的食物易伤肺。而冷热的标准是,热不要烫到嘴唇,冷别冰到牙齿。如果冷热食物都要吃,应该先吃热食,再吃冷食。这是冷热之道的一方面。

出汗是调节体温、排除毒素的重要途径,让身体出汗的方法很多,进热食也是促进出汗的方法之一,比如四川一带,夏季湿气大,民间有夏天吃火锅的习俗,吃得出一身大汗,湿就有了出路,人会感到很舒服。

过冷过热的食物对人体都是不宜的。河南省林县是食管癌高发地区,据调查,当地人有一种饮食习惯,就是喜欢喝滚烫的汤,正是这一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造成了这一地区食管癌高发,这可以说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过冷的食物同样对健康不利,常见的如对牙齿的刺激,对胃肠的刺激等。

食物冷热之道的另一方面即是指食物性质的冷与热。如冬季寒冷,应吃温热的食物;夏季虽炎热,但有阴气伏在体内,所以夏天吃热一点的,让身体微微出点汗也是件好事。古人讲,夏天不出汗,秋天容易得风疟之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即使是夏天,也不宜进过于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出现腹痛、腹泻。四川湿重,夏天吃附子羊肉汤,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附子是大热的,羊肉是甘温的,在四川夏天吃附子羊肉,这是因地制宜,可除湿养阳,很符合养生之道。

综上可以看出,中医饮食养生是一门学问。“人与天地相应”,饮食养生也不例外,饮食调养时要考虑到地域、考虑到季节、考虑到年龄,而绝不是冷天吃热的,热天吃凉的那么简单。学会饮食中的冷热之道,可以提高您的健康水平。

怎样进餐更健康

《洞微经》曰:太饥伤脾,太饱伤气。盖脾借于谷,饥则脾无以运而虚脾,气转于脾,饱则脾过于实而滞气,故先饥而食,所以给脾,食不充脾,所以养气。

佛家讲究过午不食,是有一定道理的。上午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阳气可以化万物;而到晚上,就会呈现一派阴霾之气,这就是阴气,食物不易消化。所以早饭应吃饱,午后就应少吃了,而晚饭则更应减少。这与现在提倡的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是一个道理。白天人处于活动之中,需要热量,所以要吃饱吃好;晚上需要休息了,要吃少。否则,元气和所有的气血都要用来消化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睡眠。

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食量的多少,即所谓“量腹而食”。懂得克制的人,今天吃这么多,明天还是吃这么多。总之,宁可少吃也不贪多。明代李敖英《东谷赘言》概括饱食有五大弊端:“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食不化。”

饱食伤身,少食多寿的观点已被实践经验和现代研究所证实。对老年人来说,运动量较年轻时减少了,脾胃功能较年轻时减弱了,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空腔脏器的肌纤维萎缩了,所以人步入老年后,食量是会逐渐减少的,如不减就已经很不错了,如加量,必然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所以千万不要勉强多食。一些宗教修行者限食、少食、过午不食,认为可以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对小白鼠的研究发现,限食与自由食小鼠寿命相差几近一倍。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相对节制饮食,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可以防止和延缓大脑功能衰退,可以减慢生理性衰老的速度,是抗衰老的措施之一。

另外,不要太饿了才想到去吃饭,饥饿时即使吃也不可吃得太饱;不要太渴了才想到去喝水,口渴时即使喝也不要喝得太多,只要使腹内不空虚,中和之气就会自然透入体内。《抱朴子》中有:每天可以多吃几顿,但是每顿都不要吃得太多,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凡是吃饭都要以少食为有益,这样才有益于脾的运化,所吃的食物才能得以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否则即使是大补的食物,吃多了也会伤害脾胃,所以要学会有节制地进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