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乔家的儿女
养老有方
新书架
文史杂谈
阅汉堂记
诗人记忆
博古斋
随笔
长城图(国画) 张龙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乔家的儿女

他被厂里除了名,重新成为一个待业青年。

马素芹的男人被关了半个月,又放出来了。

听厂子里的师傅们说,马素芹因为跟男人提出要离婚,被打得也在医院里躺了一个多月,头发都被揪掉了一片,头顶秃了,也从厂里退了职,连家也搬了,谁也说不上她去了哪里,也许是回了东北老家。

3

乔一成终于研究生毕了业,通过考试,进入电视台成了一名记者,他这两年的通讯员生涯着实给他加了不少的分。这叫乔老爹爹兴奋得忘乎所以。

电视台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政府的嗓子眼儿啊!

老乔家在电视台有人了!

妹妹们也十分兴奋,三丽说大哥终于出人头地了,我就知道你有那么一天的。大哥你要不要买件西装,还是做一件?一丁妹妹的男朋友的表弟他爸是李顺昌的老师傅,叫他给你量着身子做一件吧。

四美尖着嗓子说,以后电视台要办晚会大哥你可一定要带我看现场啊。又扭捏着说,或者你们电视台的导演要找群众演员的时候你介绍我去呀,演个女三号女四号都可以,有一点点台词就行。啊,大哥,你会认得那个主持人吗?白净脸庞笑起来喜欢微微歪一点嘴角的那个?

乔一成也是快乐的,他终于走出来了,走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里来了,在他二十六岁的这一年,他终于活成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人。

乔一成的刻苦与懂事,给前辈们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能够进电视台的孩子,大多是家里有一点门路的,像乔一成这样的很少,他的知趣与进退得当让他在新进来的一群孩子里很显眼,他的极普通的出身又在平辈人中间显得很安全,不具太大的竞争性,所以,在不长的时间内,乔一成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好感。

失了业的乔二强二十二了,开始在各处做临时工,每份工都做不长,这两年,用人单位都越来越看重了一纸文凭,这恰是二强最缺的。一成也想过送他去电大再读点儿书,弄个大专文凭,奈何二强实在是读不进书去,也做了罢。

乔三丽二十岁了,与王一丁顺利地在发展着。一丁也顺当地满了师,成了厂子里小有名气的机修工,很有几个小女工对他抱着相当的好感,然而一丁的眼里,只看得见乔三丽,发工资时,左手拿进来,右手就交到三丽的手里。三丽替他安排好,交家里多少,存起多少,一丁连零用都不要,说是反正天天与三丽在一起,要买点什么都有三丽做主。三丽成了厂子里年老年少的女性们羡慕的对象。唯一叫她有点焦心是的,他们厂的光景不像早些年那么好了,工人们之间传着,似乎是有什么台湾商人要买下厂子。

然而这也没什么,三丽想,她有一丁,就什么都够了。

乔四美十八岁,也有了一份工作,在街道的一家印刷厂,说是做印刷,其实并没有印刷的机器,只是从大的印刷厂里接了活儿,把一页一页的书稿折好,装订。乔四美成天混迹于家庭妇女当中,变得更加嘴碎,常要惹乔一成生气。

4

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乔一成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市晚报记者,叶小朗。

叶小朗是北方姑娘,来自一个很小的北方小镇子。

两人都在新闻单位,难免的,也就有了常碰见的机会,或者,也是缘分吧。乔一成与叶小朗,就那么自然而然地交往起来了。

在与叶小朗相处三个月纪念日,他约小朗出去。原本想在饭店里好好吃一顿饭的,也偏凑巧那天也不知犯了什么邪了,走了大半天,像样一点的地方全是人,两个人在路边摊上随便吃了点,沿着街道慢慢地没有目的地走着。

忽地前方出现了几幢楼房,窗口亮着团,毛茸茸的一团又一团。

叶小朗叹了口气,说:我真希望那里有一个窗口是属于我的。

乔一成握了叶小朗的手,对她说:要不,我们结婚吧。

乔一成回家对乔祖望和弟妹们宣布他要结婚了,要搬出去住,一家人都惊呆了。

还是乔祖望先反应过来,放下手中的筷子说:结吧结吧。我早说过,十八岁以后你们各人顾各人,自存自的钱,结婚我没有意见,我可是没有钱的。有一点存款这两年买家电我都贴在里头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