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乔家的儿女
养老有方
新书架
文史杂谈
阅汉堂记
诗人记忆
博古斋
随笔
长城图(国画) 张龙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养老有方

散步时最好不说话

《老老恒言》云:《遵生笺》曰:凡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住足,否则令人失气。谓行步则动气,复开口以发之,气遂断续而失调也。虽非甚要,寝食而外,不可言语,亦须添此一节。

散步者,散而不拘之谓,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之态。卢纶诗“白云流水如闲步”是也。《南华经》曰:水之性不杂则清,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俗话说:吃不言、睡不语。其实散步时也最好不要说话。《遵生笺》中有这样的记载,散步的时候不要与人说话,如果要说话,就必须停下来,否则会伤气。老年人呼吸系统已不比年轻时,而散步的时候体内气血运动加快,如果再开口说话,就会导致呼吸急促,所以散步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

散步是随意的,不受拘束的,且行且停,且停且行,十分闲暇自如。卢纶诗“白云流水如闲步”,形容散步应该像白云一样自由地飘荡,像流水一样悠然地流淌。试想,如此美妙的散步,对人的身心是一种多么健康的陶冶啊。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散步能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不断运动,脑力才会开动起来。”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过:“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当我散步时出现的。”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散步,海阔天空地畅想,实在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

《南华经》中有:本性不浑浊的水是清水,但如果闭塞而不流通,水就不会清了。因此说,散步有助于精神的放松,有助于养神。散步,就是让身体内的气血动起来,悠闲自得,随心漫步,这不是一种最好的养生吗?

老人散步应量力而行

《老老恒言》云:偶尔步欲少远,须自揣足力,毋勉强。更命小舟相随,步出可以舟回,或舟出而步回,随其意之所便。既回,即就便榻眠少顷,并进汤饮以和其气。

春探梅,秋访菊,最是雅事。风日晴和时,偕二三老友,搘筇里许,安步亦可当车。所戒者,乘兴纵步,一时客气为主,相忘疲困,坐定始觉受伤,悔已无及。

散步是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的运动,闲散、自在,所以散步一般不会让人很疲惫,但是如果想散步到远一点的地方,那就要根据自己的体力了,不能勉强。如果一定要去,可考虑带上代步工具,如在南方水乡,可让一叶小舟随行,既可以步行出去,坐船回来;亦可坐船出去,步行回来,这样可以节省体力。回来后,可以先躺下休息一会儿,并喝点汤水来调和体内之气。

春天访梅,秋天赏菊,都是极为风雅愉悦心情的事情。风和日丽之时,约上二三老友,安步当车,拄杖步行里许,会十分惬意。但一定注意不要因为太高兴了,而让自己过于疲惫。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个最佳的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和健康状况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对于运动量的把握,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理想、最方便的有氧运动。如果能让散步成为一种习惯,将大大地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现代医学研究提示,健康老人散步可实行“355”原则,即每天散步30分钟,每次5~6千米,每周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65,那他散步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分钟为宜,最高也不能超过125次/分钟。按照这个频率散步,出点汗,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同时使呼吸顺畅,达到锻炼效果。

科学的散步有益健康,不科学的散步则可能带来伤害。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关节腔内分泌滑液,随着年纪的增长,膝关节出现退行性变,出现骨质增生,所产生的滑液亦减少。因此,老人散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从较小的强度开始,循序渐进。

②尽量不要在坡地散步,这对保护膝关节有利。

③不要背着手散步。背着手散步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不能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如果遇上有石子及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除此之外,老年人散步时还要注意:

①由于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所以散步地点最好选择在空气清新、有草有木的地方。

②散步的时候,千万不要到没有人的地方去,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至少可以得到帮助。

③老人最好随身带一个牌子,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联系电话及有何疾病等信息。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

④胃下垂的老人不宜饭后散步,糖尿病的老人不宜空腹散步。

(完)

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