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lh22332
lh232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数巡酒后,李白起身敬酒,动作却让人惊诧!李白径直走向叨陪末座之人,只见那人面容清瘦,衣着朴素,然神情庄毅,文质彬彬,尤其目光之中,透着感人至深之大悲悯!有人趁机上前介绍:“此人杜二,亦好诗文。”杜甫不卑不亢,起身施礼:“晚辈乃巩洛布衣,杜甫,字子美。晋时杜预之后,今朝杜审言之孙。久慕李学士之名,今日得见,如在梦中。”

“我于长安之时,已于中书侍郎严挺之府上,闻‘诗痴’之名。知子美写诗用功,仔细认真。从不轻易下笔,下笔则必精确,令人百般推敲,亦难更改一字!子美博览群书,天资聪颖,早已锦绣满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子美非寻章摘句、扬子雕虫之类,实乃慷慨大度、不拘小节之名士也!今日相见,果是人如其诗,淡泊简静,气清骨峻。愿与子美满饮此杯,以交忘年,以慰平生!”李白言毕,与杜甫连饮三杯,方转身与洛阳名士对饮。

杜甫心中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过!

李白又与洛阳诸人高声道:“子美俊才!我昔日于泰山作诗数首,与子美《望岳》之诗相比,果是一览皆不如。”诸人闻之皆笑,唯李白不笑。

杜甫略有不安,连忙举杯道:“学士抬爱!天下能作出《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之诗者,唯谪仙人也!”

李白大笑,对诸人再放豪语:“若太白为天空,子美乃大地也!太白与子美皆为日月!今日相会,洛阳之天空,日月同辉矣!”诸人不笑,唯李白、杜甫大笑。二人趁势撞响酒杯,连饮数次。酒宴散时,李白盛邀杜甫明日再至驿馆一谈。

翌日,杜甫郑重造访李白。李白对其若老友一般,于驿馆备下香茶,与杜甫促膝畅言。李白认真翻阅杜甫诗稿,不觉读出声来:《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闻道洪何坼,遥连沧海高……

此诗乃杜甫早年所作排律。时黄河泛滥,河南、河北诸郡皆遭严重水灾。杜甫之弟杜颖任山东临邑县主簿,写信告知杜甫当地水灾之情。杜甫心系黎民之苦,又牵挂弟弟,写下此诗以宽慰其怀,并表达自己欲制服水患之愿。李白读其诗,尤为开篇四句感慨不已:“子美此诗,可谓气吞山河,海涵地负。子美为消除人间水灾,愿舍生而求大义,足见子美与民同忧之心,大济苍生之志也!”李白见杜甫静心倾听,稍作停顿,继续评道,“此诗意象阔达,气势不凡。幻想丰富,想象浪漫,颇有盛唐之文风!况此诗对仗工整,语词铿锵,实乃佳作!”

李白再读杜甫其他诗作,皆是格局正大、法度森严、庄重不苟、沉郁顿挫之作。李白不由由衷感叹:“太白原以为大丈夫应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诗文乃余事耳!今日读子美之诗,方知文章亦千秋之大事也!”

杜甫闻言,惶然起身:“太白之诗石惊天破、气贯长虹,泣天地而惊鬼神!子美高山仰止!”

李白摇手笑道:“子美诗力深厚,又勤奋不辍,异日必领骚诗坛!”继而又轻叹:“我已志趣迁移,不日将‘身于方士格’,诗文功名复有何益?”

李白、杜甫二人言诗,不觉已是正午。李白着人送来上好酒菜,与杜甫欢饮,继续畅谈。李白言及于长安之时,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李适之,日日欢饮,恣意人生,令杜甫心思神往。李白、杜甫把酒临风,谈诗论赋,评古说今,其乐融融。只是二人皆有块垒于胸,难免发出怀才不遇之慨!日暮将别,杜甫忽道:“等我片刻!”

只见杜甫手持竹笔,笔走龙蛇,纸腾烟云,已成诗一首: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李白读诗,拂案叫道:“子美既厌东都‘机巧’,又有‘方期拾瑶草’之念,来日可随我四海览胜,探幽访仙。”

二人相视良久,心中皆有不舍。无奈,杜甫接到家书,将赶回偃师为祖母书写墓铭;李白亦要前往陈留采访使、从祖李彦允汴州府上,请其荐引,由济州紫极宫道长高天师为自己授受道箓,从此,遁入道门,虔心行道,然后,再回东鲁家中,安排家小。

二人约定秋后梁园重聚,一起游历山河,共缔华章,以待天下风云际会之时。

第四章 两曜辞别石门路 子美凄苦困京师

杜甫回乡为祖母书写墓志铭之后,返回偃师陆浑山庄,与夫人杨氏道起与李白洛阳相会之境况,唏嘘不已。最后,杜甫道:“太白邀我与其同游东鲁,我已欣然应下。思来想去,为夫虽于洛阳交往皆名士,同饮有达贵,然于洛阳数载,却不得荐引入仕,空负一腔热血,满腹才华。我欲入长安,尽大唐子民本分,既是粉身碎骨,亦无怨也!”遂略整行囊,与夫人首阳山下辞别。

杜甫惦记与李白之约,于秋日来到东鲁汶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