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lh2319
lh2232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李白早于杜甫至此,已于胡姬酒家大醉。朦胧之中,见杜甫前至,欢心不已。不顾酒意翻腾,扯着杜甫又是一番狂饮。随后,不顾胡姬好心劝阻,踉跄而出酒家,二人骑马并辔,前往鲁郡北郭范十庄上盘桓。李白正值酒醉,途中大意落马,恰滚于苍耳丛中。锦袍之上,皆粘着多刺苍耳,拂之不去。李白亦不他顾,衣冠不整就和杜甫一起叩开范十院门。范十见之,惊而大笑:“谪仙人狂放不羁,惠其心而忘其形。果如其言也!”

杜甫、李白于范十庄上盘桓数日,尽得散淡之逸、清寡之欲。二人离去之时,范十依依不舍:“太白、子美于此数日,亲如兄弟。昔日曹丕所言‘文人相倾,自古而然’,而于李、杜处非也!此必为千秋之佳话。若能为此赋诗题念,岂不妙哉?!”

杜甫深感范十之美意,遂题诗:《与李十二白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白待杜甫作诗已毕,略已品味,以为此诗洁净精微,冲芳潇洒,暗自叫好!从中读出赞颂范十隐居清幽、遁迹沧海之志趣,亦有杜甫以诗论诗之意,及对自己的劝诫和关切。李白不语,大笑而作诗一首,《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只谈风流雅韵,不与杜甫论诗。

辞别范十,已是秋深。李白、杜甫二人知道别期将至,心绪萧索。穿过两峰相峙的石门,漫步秋林深处,二人就于大树之下,置上酒盏,相对而饮。

李白在即将与杜甫别去之刹那,忽然间读懂了杜甫!如同长江与黄河共鸣,如同天空与大地契合!知己是以心交流,何须更多言语?李白不由支起身来,手握竹管,揽笔而就: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入门,捧着李白诗稿,哭出沉默已久之压抑,酣畅淋漓!就这样,李、杜两座文学高峰,分别是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杰出代表,似乎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的人,却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同一片土地上历经了相遇,相识,相知,和即将而至的相别!

李白待杜甫住泪,方道:“我不日欲游江南,焉能因私而不舍子美归乡?世事多艰,子美若有出世之意,焉不随我戏沧海、泛五湖?”

“天下多故,子美尚未入世,焉敢妄谈出世?”

李白闻言,无奈摇首,“子美之志不可夺矣!我为子美写下两封荐书,若至长安,尚可讨几杯冷酒!”言毕,李白俯身写下荐书,分别致于汝阳王李琎及礼部侍郎崔国辅。并嘱托杜甫:“此二人皆与我深交,可往相投。”

二人遂于尧祠石门贺兰酒肆话别。李白久于江湖漂泊,早已习惯亲朋好友离别分手之苦。然今日与杜甫分别,却感伤不已,杜甫更是涕泪无言。二人依依不舍,皆知天下之势,今日一别,不知何日相见。望着凄怆将行之杜甫,李白脱口而出: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言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林中杯。

从此之后,杜甫、李白天各一方,终身未得相见。

杜甫此次与李白携手同游东鲁,一路所闻所见,更增添了心中忧国忧民之思。

夫人杨氏见杜甫归来,望着丈夫衣衫集尘,面目沧桑,于欢喜之中流下泪来。杜甫略有不安道:“本欲早归,却不舍与李白分别。其才如日月,品行更是高洁,与其同行,如沐春风。”夫人嘘寒问暖之后,遂拿出一封书信,轻声道:“数日前,家兄前来看望,言皇上为示恩德,欲于天下遴选贤能之士。并带来朝廷发往各郡的诏旨抄文。”杜甫接过抄文,急忙相看。“诏云:国之急务,莫若求才。白身人中有儒学博通及文词秀逸,或有军谋越众,或有武艺绝伦者,委所在长官,具以名荐。”见杜甫双手颤抖,激动不已,一副跃跃欲试之态,夫人轻声一叹,淡笑道:“今有国家选才良机,何不趁机入长安以制举求仕,干谒求荐,以展夫君胸中抱负?”

杜甫霍然起身,慨然道:“自开元二十四年洛阳科考失意,我一直耿耿于怀,未能释然。十年过去,我漫游齐赵,结交文魁豪士,已是眼界大开,胸襟大展。为夫日日思谋治国良策,夜夜忧叹黎民之艰,正为今日也!我愿以手中大笔,为大唐盛世佐佑王化,润色鸿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