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恋的结局
这钱花得值
婚姻后院
为自己栽棵树
亲情短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恰于此时,杜甫又得知父亲杜闲将由兖州司马转任长安近地奉天为县令,更是身心俱往。遂望着妻子,激动不安道:“家中于长安尚有薄产,西去长安乃我命使然。若于长安立足,必尽早接你入京。”

杜甫遂于洛阳、偃师、巩县略作盘桓,又于先祖丛冢洒酒祭祀之后,便辞别妻子。杨氏立于窑洞门口泣不成声,杜甫握紧妻子双手,怜爱不已,哽咽难语:“今入长安,必得功名而返!夫人放心,不日便回!”言毕,杜甫揩泪上马,挥鞭催马西去……

杜甫初至长安,情感激荡。每每游览盛处,慷慨不歇。只是,回到简陋客栈之后,掩上门扉,心绪却在逐日回落。数日里,杜甫亲眼所见各地士子手持行卷,身后车马俱载各地宝物奇货,纷纷奔走于朱门大宅之间,以求达官贵人引荐。而自己若蜗牛一般,困居于此。

想起杜家故旧之人于朝中为官者已是寥寥,杜甫托腮苦思,无助之中,忽然想起李白,想起东鲁石门与李白作别之时,李白为自己入长安写下两封荐书。杜甫急忙自炕上翻身而起,于书囊之中,将李白荐书取出,就于灯下观看:一封荐书与汝阳王李琎,另一封荐书与礼部侍郎崔国辅。杜甫知道,二人皆是当朝识贤重才之士,遂逐一拜见。

汝阳王李琎亦知杜甫大才,然其有苦衷。故而,杜甫随后再访,汝阳王李琎虽心有不舍,亦以偶有小恙推辞不见。

杜甫孤愤无奈,只好浪迹长安街头。杜甫有诗《今夕行》,道其无奈,悲哉!

随后,杜甫又接连投诗于表兄礼部萧郎中、河南尹韦济等人,期冀荐举,俱是泥牛入海。所幸朝廷不久举行的制科选试即将举行,遂潜心备考。

大唐阔别已久的春闱如期于大明宫文华观举行。考场设在观内鞠场,皆以苇席隔成单个考棚,考棚内一桌、一蒲团、一碗清水。杜甫入内,研墨铺纸,心无旁骛。其于十数年中,耕读不息,亦是学问大进。虽面对冷偏至极试题,亦是沉着应对,条理清晰。“十年磨一剑”,杜甫将一腔热血、满腹希望、半生辛酸、全家荣辱全部倾注于这数页考题之上,果是“下笔如有神”。

当杜甫筋疲力尽走出考场之时,眼前景象却使杜甫目瞪口呆!丹凤门前空地之上,就见诸多士子捶胸顿足,呼天抢地,毁书撕画,劈琴碎器。原来这些士子皆是应“天下士有一艺者,皆得旨京师就选”之诏,前来参选的画工、乐师。不料今日春闱,竟被禁卫于春闱入口俱将乐器、画具收去,只允许与各地举子同考策论、诗赋,焉能不令人愤慨?!大唐吏部官员不见踪影,只有众多如狼似虎的禁卫挥鞭驱赶瘦弱的士子们。杜甫仰望灰暗天空,一声太息!

杜甫于家等待佳音,旬日不出。然竟无半点科考消息传来,杜甫已是坐卧不宁,如坐针毡。游春佳节来临,春日丽景徒添心头忧烦。杜甫暗自叹道:“饱读诗书皆为今日!‘奉儒守官’唯此一途!”

正在叹息不安之中,就听柴扉声响,来者竟是故友郑虔!杜甫忙不迭地起身相迎。“老画师至矣!若似春风送暖。”急忙接过郑虔肩上酒囊,挽扶郑虔坐定,方探身询道:“制科选试可有消息?”

郑虔苦笑:“恐永无消息。”

杜甫闻言心紧,“莫非子美落榜?”

“非也!”郑虔正色道,“若有一人及第,子美必中榜首。”

杜甫已是心中迷惑。见老画师不愿多言,便岔开话题,“多日不见老画师,今日不醉不归。”

郑虔闻杜甫言“酒”字,面有喜色:“今日老夫前来,专为子美疗疾。”

杜甫更是疑惑。

“子美有疾。”郑虔断然道,“子美自幼攻读诗书,诗文工厚;又漫游吴越、齐赵十年,历经磨难。困守京师三年,遍尝悲辛。然貌似谦卑、庄重,实乃狂傲、骚动,无一时不思时来运转,飞黄腾达,甚至骤至卿相,面君而谈王霸方略。”

杜甫闻言,惊道:“老画师言若刀锋,令子美不安。然子美以为,我入长安以求天下大道,辅国安民,复古风,振朝纲,使四海鸣琴而治,万民鼓腹而歌。绝非以求个人富贵、个人声名耳!”

“老夫知子美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立志,而今,君已不是尧舜,而是耽于淫乐,不理朝政之昏君;奸相弄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致天下小人当道,君子远遁。”郑虔哂笑,“譬如,今岁制科选试,亦由权奸、小人操弄,即是侥幸备选,何乐之有?而子美却耿耿于怀,老夫以为不妥。”

“子美报国之心太切,还望老画师指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