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亏就涨”是惯出来的垄断病
“千里逼迁”的权力乖戾
银行暴利说到底有多失真
房价未回到合理价位的调控决心
“啃老”问题,不用反应过度
警惕网络“公关”背后的商业贿赂
代表建议禁止炒作“高考状元”
让宽容批评监督成为一种习惯
只有符合人民利益改革才能尽得民心
迎难而上,更需凝聚共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代表建议禁止炒作“高考状元”

“对违规过分炒作中高考成绩行为的学校按照规定予以严肃处理。”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卜仿英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管理规定,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和“中考状元”。

卜仿英称,每年高考中考成绩一公布,各种关于高考中考的信息就粉墨登场,网络、电视、学校门口横幅等各种宣传手段全部上场,到处都是高考、中考成绩和名次,高、中考上线率,升学率,“高考状元”,“中考状元”等信息。

“这种利用大众媒体大量宣传高考、中考成绩旨在提高学校知名度,抢夺优质生源,一时成为各地人们关注的焦点。”卜仿英认为,这种以广告的形式大张旗鼓地片面炒作,对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对考生也带来无穷的心理压力和各方面负面影响。(3月13日 长江商报)

点评:与学校热炒“状元”相比,早就调查显示,“高考状元”并非“职场状元”,他们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得那么“理想”。炒作“状元”不乏提高学校知名度、抢夺优质生源等目的,但归根结底也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政绩”。

实际上在很多地方,教育资源配置切割的非常清晰,哪些学校建设得好、哪些学校弱早已划定界线,“状元”只不过是“教育政绩”的锦上添花而已。炒“状元”背后更多反映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平衡,通常情况下差学校本来就难以有条件与好学校对等博弈,这不仅仅是教育观、人才观的问题。 

图/唐春成 文/张玉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