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亏就涨”是惯出来的垄断病
“千里逼迁”的权力乖戾
银行暴利说到底有多失真
房价未回到合理价位的调控决心
“啃老”问题,不用反应过度
警惕网络“公关”背后的商业贿赂
代表建议禁止炒作“高考状元”
让宽容批评监督成为一种习惯
只有符合人民利益改革才能尽得民心
迎难而上,更需凝聚共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宽容批评监督成为一种习惯

14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提出意见批评政府。他本人甚至考虑,将一些经常批评政府的代表人士请到中南海,面对面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以开阔的胸襟倾听批评的声音,一直被视作为政者的一种美德,古今皆然。时异势殊,如今温总理这一席话,已不仅仅是他个人志趣的即兴表达,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诉求。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是当下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服务型政府的典型特征,正是以人为本,更多接受人民的监督。所以,群众的言路日趋开阔,这是不容逆转的大势所趋。温总理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提意见批评政府,既是政府应有的责任担当,也回应了公众的特殊期待。

当下,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的特殊时期,不同阶层之间的价值观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表达各自意见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某些争论,出现一些批评政府的声音也在情理之中。这些批评的声音,无论源自何方是否理性,都在或多或少地反映着社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经常发表公共意见的人士,之所以能够发出嘹亮而独特的声音,大多是因为自身具备着比普通人更强烈的责任感、更敏锐的洞察力。“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将这些人士请到“中南海”去共商国是,这是政府对社会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定能产生更多建设性的作用。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总理那样,对于别人的“拍砖”感到很正常。不能接受批评意见,不能善待舆论监督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着。有的地方一旦网上出现了批评性的意见,第一反应不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想着通过各种关系“删帖”,借此消除所谓负面影响。对那些发表意见的人,动辄“跨省追捕”或者重典治罪,完全将国家公器当成了维持“一言堂”甚至少数人利益的工具。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扭曲的权力意识在作怪。一些人表面上也在不断重复“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实际上却更习惯于将权力视为私有,这种心态之下,当然就无法坦然面对别人的批评。正如今年两会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谈到“异地监督”问题时所言,“我们一些领导还不习惯于开放的环境,不习惯在媒体的监督下进行工作。”

但愿这种习惯批评善待批评的新风气,能从“中南海”吹到各个地方,让知情权监督权真正成为每个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权利,让宽容批评监督成为一种习惯。  康 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