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奋力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走前列
黄帝文化 血脉永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辛店镇北靳楼桃源新村中心社区党支部书记高金亭携村两委班子代表全体村民
奋力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走前列
——新郑市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建设纪实

(上接第一版)

(二)

任何发展的终极目的,都是让老百姓享受发展的成果。

交通道路的建设,拆迁与安置工作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只有实现和谐拆迁,建设与发展才不至于留下隐患。

关心百姓疾苦,切实重视民生。新郑市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政委和指挥长,始终高度关注拆迁工作,经常电话询问或亲赴现场了解情况。

“郑新快速通道的建成不仅方便群众出行,也带动农副产品的增值,有利于提升咱们新郑城市形象,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百姓们致富,作为老党员,我愿意带头拆迁。”说话的老人叫郭保安,他是龙湖镇林锦店村第一个拆迁完毕的。其实,在新郑,从动员到拆迁,对每一位村民来说,他们都经历了从想不通到想得通,再到热切期盼的过程。

为了实现明白征迁,新郑市通过电视公告、温馨标语、宣传手册等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对道路建设的意义、拆迁标准和补偿程序进行宣传,努力营造道路建设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市政府还对工程用地范围、搬迁时间进行公告,将公告贴到涉迁户的门口、涉迁村的村口和涉迁街的路口。

某果树研究所是郑新快速通道郭店段的一家被拆迁单位,因为所里的果树涉及科学研究,如果拆迁将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家在外地的负责人刚开始怎么也不同意搬迁,新郑市负责该路段的同志先后近5次上门拜访,向负责人讲政策、讲规划、讲道路建设的意义,拆迁户终于被感动了,同意搬迁。工作队与广大拆迁户真正做到了“拆迁心不散,感情更贴近”。

群众安置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为实现和谐征迁,新郑市以真情感动涉迁群众,把说服教育贯穿整个征迁工作。成立搬迁服务队,集中帮助困难群众搬迁,做到不损坏一件家具,不丢失一件衣物,不浪费一粒粮食,保证群众财物完好转移。房屋腾空后,由乡镇牵头联系专业拆迁队进行统一拆迁,杜绝以往各自拆迁,工作量大,进度不统一的散乱局面;认真对待征迁区居民反映的问题,挨家挨户上门进行面对面交流,摆道理、讲政策,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合理的利益诉求;充分认识搞好安置对于拆迁工作的重要性,提前规划安置点,实行“一对一”对接,为每一搬迁群众提前找好过渡房源,并及时兑付过渡安置费用和搬家费用。对过渡期内找房困难的拆迁户,工作队积极出钱出力,帮助协调找房,保证每一个拆迁户都能根据需求找到合适的房子。为实现阳光征迁,新郑市在政策上、资金上对拆迁工作给予全力支持。为全面维护拆迁户权益,确保普查补偿的公平、公正,该市抽调土地、林业等部门业务骨干成立普查分队,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工作原则,对征迁区的房屋、树木、粮食作物等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一户一表”详细的工作情况台账,切实摸清征迁区底数,为征迁提供翔实依据。为增强兑付补偿工作的透明度,消除拆迁户的疑虑,新郑市严格政策、严格标准、严格程序,敞开维护群众利益的“前门”,堵住政策不公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后门”,做到一个政策执行到底、一个标准面向群众、一个口径宣传解释。在实际操作中,推行了公开拆迁法规政策、公开拆迁补偿标准、公开拆迁完成时间;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三公开”、“三统一”制度; 为鼓励搬迁户尽快实施搬迁,新郑市在拆迁前,提前兑付拆迁户70%的补偿资金,让群众吃上“定心丸”,拆迁结束后验收,并及时足额兑付剩余补偿款;出台了征迁工作奖励政策,明确提出对于提前完成搬迁的,按照补偿金额的15%进行奖励,以鼓励先进、带动后进;生态廊道建设中,对工程占地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按照每亩土地1000斤小麦的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

目前,郑新快速通道建设工程征迁工作推进迅速,短短30天内,涉及沿线3个乡镇15个村284户的房屋拆迁腾空率达100%,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征迁工作“新郑速度”;国道107线新郑境拓宽改造项目不到40天时间,共拆迁461户,各类企业63家,树木129800棵,并且未发生一起因拆迁导致的安全事故和群众上访闹事事件;生态廊道附属物清查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三)

城市发展,增强城市功能和建设宜居城市是灵魂。

2500多年前,《诗经》中“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表达了人们对宜居的向往。居住的概念总是不断更新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陶渊明笔下的景象,逐渐成为都市人的“理想生活”。

追求绿色和自然的新郑人民把生态廊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围绕打造“一山、一河、二园、四道路,林业生态城市”这一生态建设目标,全市绿化总任务30991亩,拟投资金额4.95亿元。一山即具茨山山体绿化,总投资5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一河即黄水河综合治理,总投资1.2亿元,对黄水河10.2公里的河道进行治理和绿化;二园即中国红枣综合产业园和滨河公园建设工程,总投资2亿元,新增绿化面积8000亩;四道路即郑新快速通道、解放北路、神州北路和S323道路绿化景观带建设,总投资1.7亿元,新增绿化面积7000亩。“全力打造林业生态城市”包含绿化面积1.8万亩的补植补造工程,绿化面积3800亩的林业育苗工程和绿化面积5250亩的森林抚育改造工程。

新郑市重点安排了4条道路的廊道绿化工作,工程完工后,将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与防护为一体的绿化效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按照“定岗、定责、定完成时限”的要求,大力督促相关乡镇、局委和施工单位上机械、上人员,规定每个标段每天人工不少于80人,施工机械不低于5台,快速推动各类工程建设。

目前,郑新快速通道和解放北路廊道建设拆迁补偿及附属物清理工作已近尾声,神州路和S323通道绿化已规划设计到位,现正进行附属物清查和招投标工作,预计两条通道的绿化建设将在4月底全部竣工。

(四)

这是一支善于奉献、敢打敢拼的队伍,为了公路的快速贯通,新郑百姓、修路工人、参建单位……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011年春节前夕,新郑市郭店镇海寨村40多户村民没有提出任何附加条件,全部实现和谐搬迁,为新郑道路建设打响了“第一炮”。

2011年5月22日,郑新快速通道工程施工现场,红毯铺地,鲜花簇拥,9对新人携手走向礼台。新郎张海波高兴得合不拢嘴:“去年老家把婚宴都准备好了,由于工期赶得太紧、工作繁忙而被迫取消,双方父母也很理解。”他还表示,等到郑新快速通道建成通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妻子走一趟,感受自己亲手建设的工程。

“自从2010年8月31日开工以来,我们这些工人平常都是6点起床,6点半进入工地,晚上6点下班。去年腊月那几天,因为天气寒冷,我们打桥梁的时候,混凝土浇铸不能停,如果停的时间长的话会形成裂缝,50多个工人连续加班三天两夜才完成。说实话真的很累,但是工人们没有一个喊累的,我虽然不是新郑人,但是我是咱河南人,郑新快速通道的开通不仅有利于新郑和郑州的百姓,也是对咱们中原崛起的一种促进。作为河南人,我感到很骄傲。”负责郑新快速通道建设工程的项目经理汝国粮说。

昨日上午10点,新郑市解放北路木梳李村段生态廊道建设现场,几名村民正在栽植红叶石楠,已经栽植好的白蜡、栾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工期紧张,我们加班加点,昨天一天就栽植了近500棵树。”一位工人说。

……

建设郑州都市区,63万新郑人民激情满怀,重任在肩,奋力走前列。

预祝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圆满成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