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找 平 衡
红叶飞瀑(国画) 房建成
活在希望中
书法 张宏开
《斯特劳斯·卡恩传》
卧龙岗村
诗词·气候·历史
彩排爱情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诗词·气候·历史

陈永坤

我国古代诗词宝库中,有许多篇章可看作是当时物候的重要记载,向来为自然科学家所推崇。“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毕竟西湖六月中,眏日荷花别样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些清词丽句,不都是宝贵的物候诗吗?

然而,有些诗词的内容似乎又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唐朝诗人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诗:“长安最多处,正是曲江池。梅杏春尚小,菱荷秋已衰。”说明唐代的国都长安是有梅树的。然而到了宋代,苏东坡的杏花诗却说:“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这时长安一带已无梅花了。自然科学家考证了唐宋气候变迁,发现宋代的华北及黄河流域气候转冷,梅树的分布线确已到了北纬34度以南,华北的梅树因抵抗不了寒冷,渐渐消失了。诗人的咏梅诗成了气候变迁的有力佐证。

据考,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史上,在经过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温暖时期后,出现过四个寒冷时期。其最低温度年份大体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有人认为,这几个时期,我国宜牧区的界线推到了黄河以南。这就是说,当长安的诗人们无梅花可咏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便乘有利的天时南下中原,战乱频繁。所以那时高雅的咏梅诗就让位于“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或“沙场秋点兵”的《破阵子》了。

瞧:诗词、气候、历史,三者之间竟存着如此的联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