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房四宝”的别称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
汉代的陶豆
亚亚的诗
暴雨前的草原 彭力 摄影
面对“啃老族”
邹吾今 书法
阳春 我们去踏青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严武尚未脱离蜀地,节度副使徐知道获知朝廷已诏令蜀州刺史高适转任西川节度使,不由大怒。遂将严武昔日所任剑南节度使之职加于自身,联络西南羌族、白族部落,暗通吐蕃,西取邛崃,北拒剑门,于成都引兵叛乱。战火瞬间燃遍蜀地,百姓苦难,流离失所。

因徐知道兵变,杜甫无法再回成都,一路小心潜行,历尽艰辛,秋雨秋风,愁煞白首。杜甫行至涪江之时,盘资已尽,只好卖马筹资。于江岸小店,不期邂逅梓州别驾严二,故人相见,一番感慨。而后,随其乘船,南下梓州。

于途中,杜甫望着两岸惨相,思起“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的成都,不由日夜忧心国运、担心留在成都家人的安危。杜甫后来回到成都,痛定思痛,作诗《草堂》,将蜀地战乱之惨状描绘得淋漓尽致。

杜甫历尽艰辛,于暮秋抵达梓州,再次陷入生活无着、进退失据的困境。所幸不久,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朝廷派遣数路驿使,披红挂彩地自长安出发,快马加鞭地飞驰在驿道上,将战乱平定的消息传向各地,万民雀跃,举国欢腾。

消息传到梓州,满城震动,万民雀跃,到处张灯悬彩,鼓锣喧阗。杜甫更是惊喜万状,苦辣酸甜,百感交集!初闻喜讯而大放悲声,由于过度激动,撞开泪水闸门。平息叛乱乃其切盼!回顾这漫长岁月,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人民付出惨重牺牲,自己亦几经生命之忧,经历多少辗转反侧之夜!多少思乡忆故之泪,终于换来今日喜讯。焉不令其痛洒热泪!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极度兴奋中,杜甫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之诗风,以轻快活泼、以饱含激情的笔墨,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恰于此时,杜甫接朝廷征召,实授京兆尹功曹。于惊讶之中,顿悟必是京兆尹严武向朝廷举荐所致。时严武于京监造二帝皇陵有功,再封郑国公。严武惦记处于战乱之中的故友,欲将其安置京师。杜甫接诏,望长安涕泪不已。出川无路,生死难料,何谈入京出仕?

重阳节至,杜甫得到房琯病逝的噩耗,往阆州凭吊昔日贤相房琯。

阆州刺史王祈乃昔日房琯一党,亦算杜甫故人。偶与杜甫言其时政,心怀忧戚。杜甫为其解忧,代其行书,上奏朝廷。于《代阆州王刺史向代宗进论巴蜀安危建议》之中,杜甫以为:蜀地“土地膏腴,物产繁富”,“顷三城失守,罪在职司,非兵之过也,粮不足故也”,希望两川合一,朝廷派遣富于文韬武略之能将为帅:“以重臣旧德、智略经久、举事允惬、不陨仓皇之际、临危制变之明者……愚以为宜速择偏裨主之”,最好是着派亲王驻守蜀地。“必以亲王委之节钺,此古之维城盘石之义明矣,陛下何疑哉!”又云,“愚臣特望以亲王总戎者,意在根固流长,国家万代之利也”。其文切中肯綮,击中要害。

未几,代宗再着严武以御史大夫、郑国公之衔取代西川节度使高适,节制蜀地两川,抵御吐蕃。朝廷知松、维、保三州为吐蕃攻陷,西南势危,遂遣严武再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合并东、西两川,整军收复松维保三州。

当杜甫得知严武重新镇蜀的消息,顿觉春天来到蜀地,万物复苏。遂作《奉待严大夫 》一诗遥寄严武。诗中唱道:“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杜甫于此身老时危之际,将严武视为唯一知己。严武亦深知杜甫才学谋略及运筹帷幄之能,于赴任蜀地途中,上奏朝廷,表请杜甫为节度使幕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再赐绯鱼袋。严武再次镇蜀,改变了杜甫出蜀计划和以后的人生。

当杜甫整船欲归故乡时,严武数番致书挽留,使杜甫决定携家返回成都草堂。临行之前,杜甫再次专程前往葬于阆州的房琯墓前拜别,回顾自己与房琯一生交谊、坎坷经历,再想到今后浪迹萍踪,恐再难临墓前,内心哀痛不已。以泪和诗,尽道与布衣之交房琯的深厚之情。

来兮归去——别了,梓州、阆州!物是人非——别了,章彝、房琯!于蜀地战乱之中,杜甫“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之漂泊困境结束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