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梅山寨
说“道”
清明诗话
开门那些事儿
故园清音(国画) 丛建辉
最后的宁静(油画) 林宠基
梨花风起正清明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说“道”

王道清

“道”是一个貌似普通而实则高度抽象的字眼。何谓“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道”是《道德经》的思想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它有两重含义:一是关于宇宙、自然和事物的本体之道,即天道;二是有关人的生命之道、生存之道。中国人感应于自然之道的精深幽微,确立了最佳的生存之道,即顺应自然规律的“天人合一”思想,并以此为主导构建生命意义和生存路向。因此,我们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是顺乎自然和天意的。

文化学者梁漱溟把人类的生活归纳为三种模式:(一)向前要;(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转身向后去求。按照梁先生的分析,西方所走的是第一条路向,印度所走的是第三条路向,而中国所走的路向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即是不与自然对立,超越自我欲望,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存在系统。”人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应以欣赏的目光,感激的情怀,尊重生命,赞美生命,让生命从有限走向无限。这种生存之道即是诗意的生存。而自然本体的道与生存本体的道是相互交融的,道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即排除一切干扰,方能悟道;而孔子视道为人生最高目标:“朝闻道,夕死可矣。”虽然视为形而上的抽象规律,但它必须道具体的事物才能显现。这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道两家在这个契合点上,又是相通的。儒与道的结合,便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根”。所以说,我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