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梅山寨
说“道”
清明诗话
开门那些事儿
故园清音(国画) 丛建辉
最后的宁静(油画) 林宠基
梨花风起正清明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清明诗话

陈永坤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祭祀日,每逢此时,人们都要到先人墓前祭奠,以寄托缅怀思念之情。古代清明节除了到郊外祭祀先人外,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因此留下许多吟咏清明的名章佳句。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淸明》诗清新隽永,寓意深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辞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也写出了清明时节易使人缅怀逝去的亲友这种普遍的心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享受,读后令人神往。

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的《清明》诗极富哲理:“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这首诗写的不仅是景,是情,更蕴含人生之理。诗中写到,死去的人长眠荒野之处,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从清明想到人们的各种活法,想到了人生的不同价值取向。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的《清明》诗可谓咏清明诗中的另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诗人在诗中既没有写踏青饮酒,也没有抒怀古之幽思,而是以清明佳节为背景,描写了诗人生活的清苦孤单和高尚的生活情趣。在这游赏的节日,既无钱沽酒,也无心赏花,像荒山野寺中的和尚一样,寂寞冷清。新得到了火种,就通宵苦读,可见作者的追求不同流俗。

明代诗人瞿佑的《清明即事》诗脍炙人口:“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秋千一架明园里,人隔垂柳听笑声。”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明快的笔调,描绘出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梨花如雪、杨柳垂丝、春草连天、燕语蚕生的景色,以及人们在绿杨树下荡秋千时所发出的欢声笑语,宛若一幅清明农家的风情画。

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中的杰出代表郑板桥描写清明的诗言简意赅:“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一个“湿”字,将清明前后多雨阴湿的天气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