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梅山寨
说“道”
清明诗话
开门那些事儿
故园清音(国画) 丛建辉
最后的宁静(油画) 林宠基
梨花风起正清明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门那些事儿

张文明

常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当今,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你瞧,如今的青年人,尤其是白领,夜生活特别丰富,还没眯几眼,闹铃响了,狠狠地捶了下席梦思,恶毒毒地骂一声:“该死!”一个鲤鱼打挺,揉揉眼睛,伸个懒腰,穿上衣服套上鞋,拧开水管刷刷牙、洗洗脸,胡乱梳梳头,整整领带,打开房门,骑上摩托或开上车,一溜烟地奔大街,不是不吃早餐,就是“三下五除二”尝了一点点,就匆匆忙忙去上班。中午不回家,饭馆里弄盒快餐,给肚皮应应“卯”,完事。到晚下班,可要好好慰劳慰劳自己的肠胃,不是到夜市海吃一顿,就是会友去了酒楼茶肆,你瞧吧,南北大菜,生猛海鲜,大鱼大肉,海吃猛喝,不见他们垒灶做饭,一个两个,小肚子都吃得溜溜圆!乍看起来,如今的年轻人,也没操那“开门七件事”的心,不也过得很好嘛?

似乎,生活节奏快了,用不着再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心了。时代变了,生活习惯也应随之而改革;社会进步了,那开门“七件事”亦应随潮流精简。你看,烧饭的柴,不再是以往的樵夫砍的山柴,也不是农民焚烧的秸秆,甚至连蜂窝煤都不烧了,用上了电,使上了天然气,只要线路、管道接通,插上电,打开阀门,按一下电钮,扭一下电子打火,即可炒菜煮面,既省力干净,又方便快捷。

说到米,有的根本就不买,即使有买的,也不过三二斤,再也不像昔日的人们那样,一买一大缸,一购一大袋。他们间或烧点米粥,搅个稀饭什么的,这二三斤米面,说不定,可以吃上三四个月呢!你让他买多一点,到了夏天,准生虫。

再说油,家家户户都不缺。什么小磨香油、花生油、大豆油、菜子油、橄榄油、棕榈油……想买什么买什么,每家至少有一桶。瞅瞅年轻人家的抽油烟机,油乎乎地像油炸一般,就会知道他们吃油有多厉害?!至于盐,更不在话下。精制的、加碘的、加锌的、加钙的、加X……的食盐,买一小袋,可吃多天。提及酱,如今超市酱油,老抽,豆瓣酱,辣椒酱,甜面酱,芝麻酱,样样俱全,那可随便挑随便捡。说及醋,也是五花八门,有色的、无色的、热炒的、凉拌的,尽管选购。

谈到茶,比起老一辈来,讲究多了。前辈们过去喝茶去茶馆,今日的青年人品茗去茶楼。多数年轻人,家备茶具、电热水壶、纯净水,什么雨前、明前、云雾、普洱、铁观音、大红袍、碧螺春、冻顶乌龙……各种名茶随你点,想喝什么沏什么,备不住给你来一套茶道,边品边聊哩!

纵观起来,变化不小。细细看来,哪一件事少了呢!到底变的是什么?还真得费一番思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