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诗圣杜甫
我的反间谍生涯
阅汉堂记
文史杂谈
扬帆(国画) 于普洁
随笔
新书架
郑地风物
城里风姿(国画) 藏国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诗圣杜甫

幕府官吏众多,人情错杂。杜甫混迹其中,与官场老吏艰难周旋,疲于应付。虽则严武对其信赖,然则必遭他人嫉妒、攻击。幕府有年轻小吏乃太子舍人之妻舅,欲得严武垂青,觊觎杜甫参谋之职,虽时常中伤杜甫,却无取而代之之能。恰太子舍人自西北长安而来,知杜甫家贫,以“张某早年于华州应试,杜大人不惜得罪上僚,公正选才,使张某脱颖而出”为由,向杜甫送上一件极为珍贵的毛毡。毛毡之上,刺金绣银,图案绚丽。上有汹涌之波涛,掉尾之大鲸,精美异常,价值不菲。杜甫接过,细视良久,心中亦知若将此毡变卖,必可使家人数年温饱。杜甫却不为所动,笑而奉还太子舍人。并赋诗一首。此诗后为严武所见,以为杜甫借此诗讽规于己,心存不喜。孤寂的杜甫不由想起昔日于故乡时恬淡岁月:与亲朋好友无忌笑谈,畅饮美酒,其乐融融,其情绵绵……思乡忆故之情每每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正值清秋之夜,月色撩人,梧叶清风。杜甫走出舍外,望月低吟: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杜甫决心离开幕府,回归草堂。以年老体衰、老妻幼子需要照料,自己麋鹿心性不喜幕府礼仪,志在山野,思念草堂,甚至为了“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以求安稳晚年为由,致诗严武,言其心声。

严武接诗,照例不允杜甫离职。杜甫再致诗严武,深表辞别幕府、归去之思。严武接诗,未几,准其请假暂回草堂。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宿府》),“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至后》),自秋至冬,杜甫就一直在这种失望与惆怅中于幕府度日。今日归来,顿觉“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望着风竹林泉、清江抱村,杜甫由衷感叹:“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若能于此“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夫复何求?

然而,平静不可得,忧烦接连至。继王维、李白、房琯之后,挚友郑虔及昔日与杜甫放荡齐赵间的苏源明亦分别辞世于台州和长安。消息传来,杜甫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伤别》、《哭郑司户、苏少监》之诗若凄风苦雨,声声泣血:“故旧谁怜我 ?平生郑与苏。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又自诉处境可悲:“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 。” 杜甫诗文感情真挚,其望绝抚坟、呼天抢地之悲摧,撼动千年文友之心!此诗为亡友悼亡,亦为自己而哭!

未几,正值壮年的严武突然病逝于幕府。杜甫惊闻,顿觉西南柱石崩摧,为蜀地失此将才而伤心,为蜀地安危而忧心!望着严武部曲之神态,杜甫不由悲慨人情,写诗痛悼: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在杜甫心目之中,严武以其雄武之才威慑西山吐蕃,使吐蕃不敢进窥西川。今严武骤逝,蜀地失依,吐蕃为雪前怨,必再次兴兵。再加之,严武生前勤于武略,而疏于文韬,致使蜀地纲纪松弛,官吏懈政。杜甫不由为蜀地未来时局而忧心和伤悲!然而,杜甫身为一介布衣病夫,岂有回天之力?

严武去矣,客居蜀地最后的一丝依恋割断了。杜甫终于下定归乡的决心!遂变卖难以搬移的家当,将草堂让与在少城做事的杜占居住。然后,辞别乡邻,乘上去岁自阆州买下那叶扁舟,引领妻子沿着早已设想的路途:出三峡、过潇湘、转襄阳,回洛阳……当扁舟东去,凝集着自己半生心血的草堂于其眼中渐渐成为远方,杜甫眷恋草堂又思念故园,不由心绪郁结,惆怅万端,苍玉般的泪水潸然而下,滚落大江……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杜甫早无当年豪行天下的气概,只有孤独、飘零之苦涩。“关塞阻,难返长安;潇湘游,将往楚地”,杜甫去蜀实乃无奈之举。对人生与时局的最后一丝希望,促使其重新踏上漂泊之旅。

第十二章 洗尽铅华务农事 漂泊江陵赋新诗

汴宋军叛乱将故乡的归路再次阻断。杜甫日日登临高楼,望眼欲穿亦只有“望苦低垂泪”!秋末冬初,柏茂琳为朝廷加封夔州都督,为谢圣意,由杜甫代笔,起草上奏朝廷的《谢上表》。表中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