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金融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结构性理财产品卷土重来
机构齐捧“大消费”
消费股二季度或跑赢市场
黄金类银行理财产品
金价涨跌都可能获利
阳光保险集团获评最佳理赔保险公司
老年人如何规划资金配置
人民币汇率波幅翻倍
市场影响几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结构性理财产品卷土重来
制图 柴莹莹

本报记者 王 震

在眼下银行理财市场缺乏亮点的背景下,沉寂许久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再次重出江湖,凭借较高的收益水平,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眼球。不过,业内人士提醒,高收益必定伴随高风险,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产品本身设计也较为复杂,再加上当前犹如迷雾笼罩般的投资环境,投资者在选择时务必要谨慎甄别。

发行量递增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各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月发行量递增,1~3月发行量分别为42款、82款和84款,形成明显上升的趋势,在挂钩类型方面挂钩股票和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比例也在上升。

昨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商业银行,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目前的发售以及收益情况进行了咨询,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上一些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限售以及相对收益走低,造成各家银行发售的普通理财产品减少,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挂钩产品开始增多,也是近期银行主推的一类产品。

记者昨日查询银率网在售理财产品信息发现,近期各家银行加快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节奏,而且与以往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多为外资行不同,近期中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势头丝毫不比外资行弱,占比甚至过半,而且预期收益率也都普遍偏高。

收益相对可观

其实结构性理财产品崛起并非一时之势,去年排名前十的理财产品中,实际年化收益率在12%至16%之间的大部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以中国银行于3月21日开始发售的一款62天的理财产品为例,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高达6.6%,而相同期限其他产品的年化收益水平普遍在4%至5%之间。汇丰银行近日发行的一款投资标的为股票的一年期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也达到了8%的水平。此外,其他几家外资行也都分别发行了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在14%~15%之间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工商银行金融理财师陆剑桥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中,一般两个月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有3%~4%之间,而做的比较成熟的两个月的结构性产品的收益可以达到6%左右,收益优势显而易见。

风险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以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一些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亏损的消息就不断爆出,而此类产品通常在对外宣传时一些银行都会用最高预期收益率来吸引客户。

对此,某股份制银行郑州分行资深理财师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一般都很复杂,投资标的和投资方式也都比较独特,其收益水平并非单纯与挂钩标的的上涨或下跌成比例。投资者在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必须要对挂钩标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挂钩能源、贵金属或者指数基金的产品,那么就要对能源、贵金属价格的波动轨迹有所研究,避免以“对赌”的心态来购买理财产品。

而且购买此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并且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承受产品到期后获得最低收益或者本金受损的风险。同时,还应清楚了解结构性理财产品表现最差情况下,收益情况以及该产品获得预期收益率时所需要符合的条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