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9
21
《画火御寒》
从大海到故乡
种牛痘与揭疙痂
油菜花香
蓑衣烟雨任平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种牛痘与揭疙痂

连德林

在中原地区,现40岁以上的人,都有过种牛痘预防天花病的经历。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了天花。

牛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因病毒是在牛及其他牲畜体内发现的,故称牛痘,也叫天花、痘疮等名。在中国,最早关于天花的记载出现于晋代葛洪所著的医书《肘后备急方》。该书描写了天花症状及流行情况。后来,不少研究者根据书中记载的“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之为虏疮”这句话,推断天花大约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因战争俘虏带来,故又称该病为“虏疮”。长期以来,人类在不断对该传染病的斗争中,于明代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有效地保护了国人的健康。并很快于18世纪传到了欧亚各地,这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界的一大贡献。

过去,春天是天花病的流行期,有不少的民间村医,把培育好的疫苗,送到适龄儿童家中去种牛痘,农村人也称此为“种痘”或“种花”。接种者不收现钱,等到麦收后看被接种者痘苗发的情况而定,如果疫苗没发,即为瞎,还可补种。如果发的很好,并结了干痂,每个疫苗收小麦五升。也并由此引出了种痘揭干痂的一个民俗。有儿歌唱道:

小小孩儿,不要怕,种痘为的不长麻,

种上痘,等开花,姥姥来给揭疙痂。

扯上几尺盖花布,还带干饼和麻花,

小小孩儿,快长大,长成一个乖乖娃儿。

牛痘种上后,被种儿童要多加呵护,细心照料,有的还在小儿的胳膊上逢个红布条,上写“小心牛痘”几个字。为让疫苗发的好,还要让种痘者吃上一些发物,更加排出毒素,发挥疫苗的威力,月余后,所种牛痘可结痂痊愈。届时,姥姥家就该为外孙办揭疙痂的事了。姥姥家所带的物品主要是一大篮干饼,这种特殊的干饼,是用白面加上少许的盐和芝麻混合后,擀成像纸一样的薄饼,在铁鏊上烙焦。烧鏊要用麦秸火,烙出的干饼不易煳,既好吃又好看,酷似干了的花痂,所带礼品中还有油条、麻花和几尺花布。人们用送干饼的形式,来表达对种花者的花痂要干净利落,平安痊愈的期盼心理和愿望。揭疙痂的民俗,充分体现了旧时农村人质朴善良和富于想象的真情实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