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格“编织”民生幸福 (上接第一版)依托镇便民服务中心和镇综治中心,整合民政、劳保等9个职能部门,成立梨河镇网格化管理中心,搭建电子信息管理平台,负责办理各项便民业务、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建好村级网格化管理议事平台,在群众工作队和村“三委”的领导下,依托村便民服务站,整合民调员、六护员、村医、片警、巡防员等13种协管力量,以及村民组长、联户代表等群众自治力量,成立村网格化管理站,直接负责处理各种问题。 明确“上网人员”职能和范围,各司其职。统筹24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1支群众工作队的力量,主要负责帮助指导村“三委”发展经济、解决矛盾、保持稳定;统筹质检、工商、规划、建管等部门分包乡镇领导的力量,主要负责对口解决梨河镇内的非法经营、非法生产、非法建设等问题。 畅通渠道对接民意 过去,群众身边鸡毛蒜皮之事常被忽视,以至于小变大、简单变复杂。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梨河镇纪检书记郝茂林深有体会地说,有效掌握信息,很多事情就能在萌芽状态消灭。 梨河镇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信息收集模式。首先是在每个村级网格化管理站,安装热线电话,设置值班室,由村级干部每天轮流值班,开通村级反映问题“直通车”。然后,依托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对接收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梳理分类、移交办理。 在这个环节中,“二级网格”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级网格”每天对“三级网格”排查情况进行汇总,建立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数据实,确保各种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上报。另外,涉及由“一级网格”处理的问题,通过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按类型分解交办镇直相关职能部门限期办理。对于疑难问题,召开由市包镇领导、市直职能部门包镇领导以及镇相关副职参加的联席会议,协调处理。如果超出职责范围,则上报市级网格化信息平台帮助解决,并及时向下反馈处理结果,力求做到“大事不出镇”。 干部沉下去 责任升上来 4月24日,梨河镇陈庄村网格管理站接到群众反映:辖区杨树出现大面积虫害。网格管理站人员察看后,马上报上一级网格管理站,很快反映至新郑市林业部门。次日,林业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当天完成灭虫任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不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干部,赶跑“走马观花”应付差事的作风,是梨河镇推进网格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突破。梨河镇制订了日走访日巡查、值班、例会、督察等10项制度,把各级网格人员的工作制度化。同时,严格奖惩措施。制定百分制考核办法,根据工作落实情况,采用“积分核减、核加”的办法,给予量化评价。对市级下沉公职人员,由镇党委政府出具鉴定,直接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提拔使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乡镇下沉公职人员,由村“三委”出具鉴定,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二级网格和三级网格实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深入发现问题、不积极解决问题、不及时上报问题等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人员,依据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对造成重大责任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梨河镇镇长刘奎志说:“网格化管理运行时间虽短,但效果凸显,尤其是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工作职责细化量化,促进了责任落实。科学合理的制度,确保了各职能部门积极履职,也有效杜绝推诿扯皮现象。107国道生态廊道建设中,梨河镇路段仅8天就完成了860户群众的拆迁、补助、安置的普查核算工作。 在社会稳定方面,全镇共搜集各类问题302个,目前已解决278个,向新郑市级平台反映申请帮助解决38个,需多部门共同解决,或情况复杂正在分步骤解决的13起,问题解决率达95%。 “在没有增加大量人力、财力负担的情况下,采取条块融合、人员下沉的办法,初步探索出了‘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且非常灵活实用。”梨河镇党委书记贾晓健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各环节工作,使网格化管理工作更广泛、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