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陈 思 张乔普 在惠济区清华园社区,共青团市委派出的两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每周二都会定时定点走进社区,开展居民心理咨询和心理帮扶工作。 在管城区紫荆社区,市体育局帮扶工作组捐助了一批价值8万余元的办公电器设备及健身器材,完善了社区体育健身器材。 在二七区航海路社区,市纪委帮扶组筹集8万元,对金汇花园小区院内100米长共550平方米的道路进行了整修,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问题。看到社区面貌大变样,77岁的庞慧珍大妈唱起了自编的快板:“帮扶小组进社区,居民心里好欢喜,解决问题行动快,关心居民做得好。” …… 这是一组记者在社区里采访到的鲜活事例,它们记录着我市5100余名机关干部进社区帮扶的“业绩”。 从2010年9月开始,全市51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616个社区开展帮扶工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在群众“最盼”上做文章、在群众“最急”上显真情、在群众“最需”上求突破、真抓实干重成效,全力以赴解民忧,解决了社区群众反映的4700多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缓和了各类矛盾。机关干部联系社区,还锤炼了干部作风,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和政府形象,更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探索和实践。 两批社区机关干部进社区帮扶 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 长期以来,市区的一些社区在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院内无路灯,走路靠摸瞎”是不少社区的真实写照,市民群众意见很大。如何急民所急、取信于民,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着力民生、着力民心的要求,社区集中帮扶工作应运而生。从50个工作组、252名市直区直机关干部开始,到联系帮扶社区“全覆盖”,一年多以来,严格按照“热起来、实着干、沉下去、帮到底、见实效”的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帮扶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帮扶社区发展,办好民生实事。”近日,管城区北下街办事处新华社区管城西街19号院等楼院的40余位居民代表,把锦旗送到了市政府办公厅社区帮扶组,表达心中的谢意。管城西街19号院、21号院、42号院和48号院等4个楼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无主管楼院,道路坑洼不平,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楼栋的楼体、楼道墙体严重脱落,灰沙裸露,破烂不堪,给500多户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帮扶组了解情况之后,多方寻求解决办法。经过不懈努力,重新对4个楼院的下水管网进行了扩建,(下转第四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