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0
16
鸭头丸帖
观帖
龙湖的传说
梅花驿的诗
《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春天的气息
你什么时候最美
环保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鸭头丸帖

胡竹峰

王献之《鸭头丸帖》写道:“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帖据说是王献之存世的唯一真迹,也有人说是唐人摹本,我宁愿它是摹本,这样我辈后人读帖时能多一份惆怅与罔恋。

在艺术上,惆怅与罔恋有时候比欢喜和满足格调来得高,文学中写悲剧的作品明显比写喜剧的艺术价值大,《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桃花扇》可以不朽,《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这些才子佳人之类大团圆的东西看过即忘。

这一笔扯远了,只说王献之的书法,我觉得他的字风格与其父仿佛,但脱去了王羲之的形骸。从我见到的墨迹照片看,王羲之,富中有逸气,毕竟是逸少;王献之,富中有贵气,到底是大令;朝玄虚上说,王献之的字有病气。

王献之多病,故其帖中常常提到药,鸭头丸是一种药,医书上说主治“水肿,面赤烦渴,面目肢体悉肿,腹胀喘急,小便涩少。”他另一名帖《地黄汤帖》提到的地黄汤也是一味药。

现在人谈到古人书法,第一想到的就是碑帖。“碑”和“帖”,原是两个概念。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镌刻后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关于“帖”,欧阳修做过定义:“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

欧阳修倒无意中点出了晋人法帖比魏碑、唐楷、宋书的高明所在——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也就是家常。

晋人法帖是油盐柴米之间留下的一些片段,魏碑当然好,唐楷也不坏,但刻意性太强,远远不及晋人随便。宋以后,书的味道减弱,法的规矩增加,艺术上规矩越多,成就越小。

晋人法帖有平淡生活中流露出来的气息。寄给友人的短信,随手写下的便条,不必正襟危坐地写,写的时候也没有装裱悬挂的念头,所以笔墨间有真性情的流露,唯其不经意,愈见真性情。

前些时读蒋勋文章,他说有回台静农先生拿出王献之《鸭头丸帖》,说:“就这么两行,也不见怎么好。”

第一次见今人批评王献之,觉得新奇,所以记住了,唐太宗曾说王献之有“翰墨之病”,大约不无道理。

王献之的书法我不喜欢,我更不喜欢他的为人,《世说新语》录有一段往事:王献之家里失火,他哥哥王徽之吓得鞋都不穿,奔逃而出。王献之却面色不变,让仆人扶着走出来。我初读感到好玩,现在想起觉得做作太甚,顿生嫌恶。

王献之的书法视角是家常的,因为家常,弥漫其中的人间烟火味够足,所以我还是觉得亲切。到了明清,笔墨在宣纸上几乎成表演了,话剧表演,明清的书法家都是话剧演员,尽管他们演技那么好,但毕竟还是有舞台气。

演话剧当然好玩,但过日子不易。把日子过好,何其难哉?在当下,我越发喜欢晋人法帖。鸭头丸虽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还是韵味无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