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文如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白沙镇试水基层民主管理新途径
美文如歌

●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

《郑州成功造出液压支架“大脑”》,成燕、陈锋、谭文国、刘春兰

●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稳中求好 稳中出彩 稳中求新》,刘春兰

●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2009年10月1日郑州日报一版,谭文国、朱文

●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宁可早动干戈不出事 不要大动干戈不顶事》,张书臣、刘春兰、谭文国

●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给“蓝领”工人镶上金色光环》,王红、张学臣、刘锋

●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2010年10月27日郑州日报四版,向莉、尚颖华

●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80后殡仪师》,李焱、杨光

●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

《苦练飞天“迎亚运”》,李利强

●河南省新闻奖新闻论文一等奖

《创新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刘春兰

●河南省舆论监督好新闻一等奖

《38户人家何时才能用上气(连续报道)》,栾月琳、高宏宇、尚颖华

●河南省舆论监督好新闻一等奖

《医院停车收费引发市民热议(连续报道)》,栾月琳、郑磊、张云波、高宏宇、朱文、尚颖华

●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

《关键在做》系列评论,陶玉亮

●中国城市党报新闻论文奖一等奖

《“后世博”为都市报提供的新课题》,张云波

2010

“五瓣公章”晒透村务财务

本报讯(记者 张乔普 宋晔)昨日一大早,中牟县白沙镇杜桥村村委会主任田书振刚到村委,就碰上一个村民组长带着发票来报销。

“咋没组委会的公章?”田书振盯着180块钱的发票问。

“好几个人都不在家,没法盖章。”

“那不中。”

后来在田书振的逼问下,这个村民组长坦白这是前几天中午他和两位村干部一起吃饭的钱,没敢找村组拿章的联户代表商议盖章。田书振当即找到那两位村干部,让三个人平摊了饭钱。

“每个村民组都有一个公章,分成五瓣,村民组长和4个联户代表人手一瓣。要盖章,5个人必须同时到场;一个人不同意你就盖不成个囫囵章。”白沙镇党委书记朱麦囤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试点到现在,白沙镇23个行政村的166个村民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五瓣公章”。“不管大事、小事,再也不可能是村民组长一个人说了算。”

十字路自然村是杜桥行政村的第七村民组,橡胶刻的组委会公章被切成了不规则的五瓣,小组长王书秀和4个联户代表人手一瓣。“组委会一月开一次会,村组里的事,都拿到会上说。”王罗群是拿章的联户代表之一,他说,“会议决定只有盖了章才算数。”

“去年下半年,我们搞土地流转,一周开了6次会。”王书秀介绍说,因为工业发展,十字路村现在有300多口人,耕地却只剩下200多亩。眼瞅着村民大多进了周围的工厂,于是村民组开始商量搞土地流转。“只要是好事,咱不怕麻烦。”王书秀和联户代表挨家挨户做工作、让大家提意见,前前后后把协议修改了十来遍,终于赶在种麦前完成了土地流转。“现在7个村民就把200多亩地种了,不但省了劳力,集中耕作还省了不少钱。”

3年前,因“卖地”与村民结怨的白沙镇干部,在全国率先实行家庭“法人”制,后来升级为十户一联的“联户代表制”,去年又开办“村治在线”网站,把村务公开到了网上。如今,朱麦囤和他的同事们又把村民组长的权力分散到5个人身上,“‘五瓣公章’就是要把村组的财务、事物在阳光下晒透了。大家都看见了,自然就没了怨言。”

因为“事情都在村组里商量着解决了”,连续几年,白沙镇都没有出现过群众上访的情况。白沙镇政府不仅是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而且还被省委授予“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

“都是乡里乡亲的,以前大家找上门,村民组长难免会背上几个人情,现在再也不怕了。”有了4个老乡当靠山,王书秀觉得现在自己说话、做事都前所未有的理直气壮。

好新闻在基层

这是我第一篇独立完成的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两年之后,当我再次回头,以“过来人”的身份看这篇文章时,多少有了自己的体会:好新闻,在基层。

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头和活水。只有到了基层,才能听到百姓的心里话;只有俯下身、弯下腰,才能深切体会和感受百姓情怀。

这篇文章正是记者在走访基层的过程中完成的。做驻县记者期间,每周我都会选择一个乡、一个村作为对象,走走看看,了解情况。“五瓣公章”这条“活鱼”,就是和杜桥村干部聊天的时候,碰上村民来办事,我第一次看到了老百姓习以为常的“开花公章”。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线索,我才知道白沙镇已经将“五瓣公章”这个并不是他们原创的东西,运用得非常充分,“五瓣公章”已经成为村民自治的一件“法宝”。如果当时我不在现场,对他们来说,极其平常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当做新闻线索向人说起的。

深入基层,抓住最生动的线索;扎实采访,了解最鲜活的事实;认真写作,运用最群众的语言;统筹协调,安排最充足的版面——这样的新闻作品出来,恐怕不获奖都难。

张乔普

2011

关键在做

说和做,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一项工作的两个过程,缺一不可。

贯彻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氛围,都需要说。说,就是宣传,就是宣讲。但,相对于做,后者更关键,更重要。

做,就是抓,就是干。

集腋成裘,积土成山。事业的参天大树,就是一点一滴苦干出来的。苦干出思路,苦干出办法,苦干出形象,苦干出政绩。没有埋头苦干,一切都无从谈起。

要真干而不要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人民干而不是为自己干。后一点很关键,目的明确了,态度端正了,就不会搞形式主义,就不会弄政绩工程。

但,有些干部,只说不练,光讲不干,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说起来头头是道,讲起来云天雾地,就是不干实事,不做正事。群众讥之为,嘴行千里,屁股还在屋里。这样的人百事不成,害人害己。

干工作,做事情,光喊口号不行,光有热情不够,光表决心没用,必须有对路的实招,有管用的办法,一句话:得有本事。本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在屋子里憋出来的,只有一个途径:做!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实践中经受锻炼。

领导领导,既领又导,领者,带领,导者,引导。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身先士卒,谋划有方。要做好,不容易,需下大力气,要费大工夫,关键有两点,一要勤,二要苦,有这两条,人才可就,事业可成。 郑言

贵在求实

做,更要求实。

很多事情不是失之于道理不清、方法不明,而是失之于抓得不细、不实。

一些同志满足于意见传达了,工作部署了,任务分解了,至于落实得如何,进展得如何,不关心,不过问。

一些同志喜欢做表面文章,爱搞花架子,一眼看去,轰轰烈烈,气势不凡,其实假得很,空得很,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考验。

这些都是万万不行的。

求实,就是要抓具体。目标要具体,要求要具体,措施要具体,什么人去抓,什么时候抓到什么程度,一切都要讲具体。抓具体,具体抓。一环扣一环,一竿子插到底,层层抓落实,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效果不松劲。

求实,就是要抓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也必成于细。布置工作要细致,要周详,落实工作要细密,要严密,作风要严谨。细致不是琐碎,心细如发,步步为营,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

求实,就是要抓紧。抓工作要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危机感,时日必争,分秒必争,马上办,立刻办,不推诿,不塞责。有些工作,抓得不紧不及时,就可能半途而废,就可能全盘落空。

求实,就是要敢作敢为。干工作,就要处理事情,就要多说话,就有可能得罪人。当领导,有权就要有责,有位就要有为,手腕要硬起来,腰杆挺起来,敢于得罪人。当干部,不能做太平官,不能当老好人,不能老是和稀泥。

路是人走的,事是人干的。走路要一步一个脚印,办事要针尖对麦芒,一口唾沫一颗钉。 郑言

文合时而作

2011年4月初我由郑州晚报调到郑州日报工作。4月13日参加在会展中心举办的全市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暨都市区建设研讨班,会期两天。14日闭幕消息的标题(引题)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改定“谋划建设好都市区关键在做”,这个改动给我很大启发,能否围绕“关键在做”写一组评论?15日上午给郑州日报总编辑杨玉玺汇报,杨总马上表示赞同,并说一定要写出特色和亮点,文章以500字左右为宜,短段落、短句子,文采要好一些,争取一周发两篇。根据这一要求,我就着手写稿子,18日在一版发第一篇——《关键在做》,这组评论共18篇,一直发到6月19日,持续两个月时间。

整个系列评论在写作过程中,我注意把握几个方面:增强针对性,有的放矢,说问题一针见血;增强思想性,文章虽短,但有内容,有高度,有力度;增强可读性,锤炼文字,讲究文法,文采飞扬,读来朗朗上口;增强感染力,文章有节奏感,打动人,鼓舞人,激励人。

文章发表后反应不错,小樱桃动漫集团等企业下发文件,号召企业员工学习此组文章。一些县(市)区中心学习组也把这组文章作为学习参考材料。最令人激动的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适逢在郑州,看到郑州日报发表的前几篇评论后,当着省、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面,称赞了这几篇文章,这是对我们郑州日报的巨大鼓舞。6月下旬,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对这组评论也进行了阅评,称赞该组评论是党报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评论写作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该组评论也获得2011年河南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

陶玉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