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往事
把生命
守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往事
记者 党贺喜

不忍

历史

说自己敬业未免有点“矫情”,但坚持操心则是坚定操守的必要条件。

日报恢复创刊整整10年,本人出道为记整整20年,在老晚报、新日报的职场生涯中“平分秋色”。10年也好,20年也罢,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浪花一朵,回望职场生涯,过往的岁月朦朦胧胧,难忘的细节串珠成线,一切的一切,往事如昨。然往事不忍成历史!

热爱,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必要前提。就在不久前,一位曾经的同行还戏谑我说:“写了20年的本报讯了,烦不烦啊?”我以严肃对答戏谑:“不烦,我不知道除了这个职业还有什么更适合我干。”可不是吗,20年过去了,猛回首,同事同行可以说是“走走丢丢”,转行的、高就的,一个接一个。人世无常,对于自己为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的解释,除了自己的“无能”,剩下的堆积的是新闻之爱。我爱这个行当,尽管每天的太阳都一样,但每天发生的新闻不一样;尽管理论是灰色的,但生活之树是长青的;尽管“四季歌”式的新闻常写,但常写常新,乐此不疲。用脚步丈量郑州,用眼睛发现真善美,用笔触记录变化,岂不快哉!

敬业,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必要条件。为选择而奉献,为奉献而选择,因为,爱可以产生动力。说自己敬业未免有点“矫情”,但坚持操心则是坚定操守的必要条件。多年的职场生涯使得失眠成为家常便饭,而有趣儿的是,我失眠的时候,往往是神思跃动,思维敏捷之际。辗转反侧,脑海里会猛不丁闪现出好的构思、好的创意、好的词句。半夜三更,懒得开灯。为了牢牢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慢慢地,我练就了一个基本功:盲写。床头放着笔和本,披衣卧床,把兴之所至“盲写”到笔记本上。

学习,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必由之路。一些编辑总开玩笑说我的稿子里“花花词儿”多,对于一个年近五十、出道20年的老记者来说,我宁愿把它当做鼓励!放眼当今之大势,一切的一切都在快速“刷新”,都在革故鼎新。不学习不行,学得少了也不行,学得慢了更不行。作为报人,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买报纸杂志,博览群报,采百家之长,这是我学习的渠道之一;到了一个陌生城市,光顾报摊,这是我的第一景点;重点文章初稿写就,老婆是“第一读者”和“第一校对”;遇到好的广告词、标语、口号,身上没有纸和笔,打在手机草稿箱里是我的快速反应。

创新,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必然。我认为,一个老记者,他应该是个“制造者”;但一名记者,他一定得是名“创造者”。规定动作不出事儿,自选动作要出彩儿。新闻的发现和判断需要“望闻问切”去捕捉,以利成长;新闻的资料要收集、盘存,以利成熟;新闻的写法要常新常变,以利成功。总之,创新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这样的:“闻听平凡事儿,笔底见风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