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往事
把生命
守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把生命
记者 陈亚洲

融进挚

爱的新

闻事业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屈指一算,我在党的新闻宣传战线上整整奋斗了41年(含部队15年),到今年5月就步入花甲之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间没有无终的演出,就在我要告别一生挚爱的新闻纸,与魂牵梦绕、难以割舍的记者职业谢幕时,恰逢《郑州日报》恢复出版10周年这个喜庆的日子。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回顾与《郑州日报》的悠悠情结,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

那是1981年1月7日,《郑州晚报》正式复刊的第7天头版头条刊登了我在部队采写的《驻郑空军某部领导调动离休不摆宴》的消息。从此,我成为特约通讯员,与《郑州晚报》结下不解之缘。

1987年我结束了15年的军旅生涯,不回江苏启东老家,从未及授衔的少校军官行列中转业到《郑州晚报》。我庆幸和骄傲,能成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十分珍惜这个梦寐以求的岗位,默默无闻,勤奋笔耕,奋斗9年,一路破格,从初级、中级到评为副高级职称。2000年,还荣获“郑州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

名利是过眼烟云,只有事业永恒。2002年5月30日,《郑州日报》恢复出版,我经受住名利、地位、金钱等诱惑,不去竞争中层职务,而是不顾自己年过半百,无怨无悔地拼搏在火热的采访一线,做自己快乐的高兴的事情。我把《郑州日报》当成自己的家,我热爱这个家,愿意用一生去追求,融进自己挚爱的新闻事业。同时,我也真切地感悟到:人生只要一生做好一件事,就会获得极大的人生快乐和满足。

我是个革命烈士的遗孤,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时,我出生只有6个月,是党把我这个苦孩子培养成人。我永远忘不了在部队这所大学里锻炼成长,那是我新闻生涯的起点。我更不会忘记郑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不会忘记《郑州晚报》和《郑州日报》这块沃土培育了我,这里有培养教育我的领导,有手把手传授给我知识的师长,还有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最真诚的朋友和同事……

就要离开心爱的新闻事业了,回忆起与同事们亲密无间共事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让我依依不舍。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大,精力、体力和记忆力明显不如从前了,可我没有因此放慢工作脚步,而是将一颗感恩之心化作工作动力,不顾年近六旬,努力为新闻事业站好最后一班岗。我始终保持旺盛的新闻激情,甘当“新闻疯子”和“拼命三郎”,整天蹬着用了21年的自行车,奔波在社区、街道、农村和艰苦环境里捕捉“活鱼”,成为省会新闻界年龄最大的一线记者。2009年被评为高级记者后,我深入“走转改”,中秋节冒雨与巡道工在铁路上巡逻,走进交运集团体验物流工的苦与乐,写出的新闻受到社内外一致好评。

以有限之生命,献无限之事业。也许在如今普遍年轻化的记者队伍中我颇为“另类”,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到站”时间已近,只有争分夺秒工作,才能对得起党的培养和读者的厚爱,对得起记者这个职业,更对得起牺牲在异国他乡的父亲。

如有下辈子,我还是当记者!

我把《郑州日报》当成自己的家,我热爱这个家,愿意用一生去追求,融进自己挚爱的新闻事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