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附庸风雅的学者名号
哭穷与炫富
其实都是心穷
弄虚作假
误国
急于出伟大作品
也是一种浮躁
自杀班主任
给教育留下遗书
城管,温柔之后还咋走
变以费养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自杀班主任
给教育留下遗书

自杀班主任

给教育留下遗书

4月27日,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未满30岁的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服毒自杀。他留下遗书称,活着太累,每天无休止的上班让人窒息,工资只能月光,决定自杀离世。据悉,赵鹏3月份的工资为1950元,包括1450元基本工资和500元补助,而4月份没有补助,只有基本工资。(5月28日《新京报》)

老师号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肉身在格式化教育中奄奄一息,无处安放的灵魂就会化为一缕香烟随风而去。赵鹏留下了写给教育的一封遗书。从这封遗书中,我们能读到的是教育资源二元化下的权利贫困,是应试教育带给老师学生们的沉重磨砺,是老师失去可坚守的人文本位后选择的放弃。

尽管早已有老师待遇将等同于公务员的政策利好,然而同一项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老师群体中有着完全相反的落地效应。老师待遇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财政拨款“土政策”,这必然会产生不公。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穷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整天为柴米油盐发愁的教师,还能在课堂上谆谆教导学生们遨游在知识海洋中。而更受折磨的也许是精神层面。高三年级班主任或许是中国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他们必须为一个班级的升学率负责,各种量化的指标决定着这个班主任的命运。当老师的付出被认为是无效的,甚至被社会讥讽为应试教育的制造者,身负多重压力的老师们便会难以支撑。 毕 舸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