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周末聚焦 世界环境日 上一版3
拥抱低碳生活 创造更多绿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拥抱低碳生活 创造更多绿色
节电提醒

本报经济部记者集体采写

6月5日是第41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我国相关活动主题则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你家有啥节水节电妙招?你开始“低碳出行”没?你了解PM2.5吗?漫步绿城街头巷尾,细心市民不难发现,随着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有关环保、低碳的话题不时从大家口中蹦出。其实,绿色就在我们身边,低碳理念早已开始植入生活。近日,市政府新命名的281个绿色单位(家庭)挂牌。截至目前,我市已命名1846个绿色单位(家庭)。

“世界环境日”前夕,本报记者兵分几路,来到环境监测部门了解我市PM2.5筹备工作最新进展;走进我市“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公交”,感受浓浓“绿意”的同时,与市民一起分享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生活节能小妙招

1.洗菜:一盆一盆地洗,不要开着水龙头冲,可以用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可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2.洗衣水:家庭人员的衣物最好集中洗涤,放入洗衣机中的洗涤剂要适量,过量投放导致衣物不易漂洗干净,又易浪费大量的水,洗完衣服后洗拖把、再冲厕所。

3.冲厕所:可以在马桶水箱内放置装满水的可乐瓶或者盐水瓶,占据水箱容积,减少冲洗水量。

4.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清水,而用洗衣后的洗衣水。

5.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可用洗过衣物后的余水冲洗。

6. 收看电视时亮度不宜开得太高,不要用遥控器关闭电视而使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有的电视机在关闭开关后显像管还在预热,应将电源彻底断掉;最好给电视机加盖防尘罩,因为电视机吸入灰尘会增加电耗。

7.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因为在26℃以下,在耗能上已经进入了空调的低效率区。在关闭不使用的时候,把插销拔掉。空调开机时耗电量较大,应避免频繁开关机,空气滤网每年至少清洗一次。

8.尽量不让水龙头有漏水现象。

9.淋浴:如果淋浴时水温未达到需要温度,放水时,可把较凉的水先接到容器里。

10. 冰箱要尽量放置在阴凉通风处,盛夏时节,冷藏室调到5℃、冷冻室调到-14℃最适宜。箱内食物不要过满,食物和箱壁之间至少要留出1厘米间隙。

相关链接

PM2.5防治人人有责

今年第四季度,我市将启动PM2.5监测工作。针对市民关注的PM2.5监测筹备进展、市民如何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等问题,记者近日来到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采访。

据该站副站长范相阁介绍,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颗粒直径小,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

“PM2.5的来源为燃煤飞灰、燃油飞灰、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飞灰和工业粉尘、建筑尘和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二氧化硫气体等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物质。”范相阁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煤炭消耗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PM2.5污染加剧,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为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我国增加PM2.5监测指标已是势在必行。

据介绍,我国PM2.5标准分为两级。一级标准规定年平均浓度限值为1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二级标准规定年平均浓度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其中一级标准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级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郑州市区适用二级标准。目前,我市PM2.5监测设备采购已进入招标阶段,其他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PM2.5监测防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市民该从哪些方面身体力行,为防治大气污染出份力呢?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德呼吁更多市民积极融入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他举例说,比如在生活中可以多使用节能灯、节水马桶等节能用品;电器不要长时间待机,随时关紧电冰箱门,空调冬季设置20℃、夏季26℃,多购买无氟、节能冰箱等高效低能耗电器;家庭使用绿色环保型家电和装潢材料;尽量选择乘公交、骑自行车或步行;使用无铅汽油,购买小排气量轿车;杜绝焚烧垃圾(秸秆),降低污染物排放等。“绿城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爱护,也许您在举手投足之间,就能为郑州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出份力。”李春德说。

爱绿护绿从我做起

四月天社区是2007年度的市级绿色社区,2008年度的省级绿色社区。

走进社区,绿色随处可见。高大的广玉兰,挺拔的杉树,笔直的银杏,成排的枇杷树,还夹杂着洋槐、法桐。地上青草覆盖,绿意融融。最美丽的是小区中间的花园,湖水荡漾,鱼儿畅游。老人们三五成群在绿荫中下棋、打牌,小孩子们在吊桥上跑来跳去……社区内设有专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草地上则竖着卡通造型的爱绿护绿宣传牌。社区南北两个小广场,设置有秋千、双杠等娱乐及健身器材。

谈起绿色社区话题,社区居委会主任马晓斌滔滔不绝:“我们小区的绿化率在40%左右,整个小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很强。为了让绿色环保理念进家庭、入人心,社区想了很多办法。除了在周末举行大型绿色环保宣传活动,还特意选择从孩子入手,跟小区的3个幼儿园建立长期联系,把绿色环保活动穿插进小孩子的日常游戏中,让孩子带动家长增强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每年植树节,我们都号召幼儿家长、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内植树。今天小区内郁郁葱葱的绿色,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为了给小区居民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社区除了督促物业搞好例行的卫生保洁外,还在每栋楼设立一个环保楼栋长;成立“爱绿护绿”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以身作则,同时影响带动身边人提高环保意识。

齐心协力增添绿意

位于南阳路北段的刘寨街道粮运社区是市政府今年新命名的“绿色社区”,这是一个基础设施陈旧的老旧小区。这个老旧小区是如何变“绿”的?

昨日,记者来到该社区155号院,20多盆风姿绰约的盆栽植物首先映入眼帘。“这是我们的‘绿色居民’代表老张的杰作。”该社区居委会宣传委员张玉萍介绍说,老张平时就喜欢侍弄植物,一直是绿色社区创建的积极响应者,他把自己的盆栽放到院内供大家观赏,为小区增添了不少景致。还有152号院的老蒋,养花不为卖,只是爱好,大多用来送人。

有人“献绿”,更有人“护绿”。社区154号院成立了环保宣传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王文欣说:“现在不仅绿地有人管,连周围墙面都进行了美化。”社区180号院内的绿地管理更是一绝:党员志愿者马小丢、宋喜莲等人一人认养一片,当自己家的事一样认真管理。

社区152号院原有一处废弃的工厂区,一直杂草丛生,堆满垃圾杂物。在“绿色小区”创建理念指引下,物业方花费近17万元将垃圾山推平绿化,把围墙进行美化,并安装了健身器材。现在,这片地已成为居民纳凉散步和健身的好场所。

在日常生活中,社区居民也涌现出不少爱绿模范代表。居民孙秀枝家以节约环保出名,平日用过的水,不管淘米的、洗菜的还是洗衣服的,都积攒起来冲厕所、浇花、涮拖把用。居民李沛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成立了骑车协会,鼓励大家骑车上班。

低碳生活都来参与

陆国志老人的家是市级“绿色家庭” 。坐在其家客厅,年近80岁的老人首先从柜子里拿出多年搜集的环保知识剪贴本给记者看。

这些环保知识不仅停留在字里行间,也被老人全家十几年如一日认真实践着。来到客厅窗前,陆国志指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说:“我经常用洗菜、淘米水浇树,把吃剩的瓜果皮叶埋在树下用于施肥,这样既可实现循环利用,还保护了环境。”去年,陆国志还在家里种了丝瓜,茂盛的丝瓜枝蔓伸出窗外墙壁,悄悄爬到了四楼。

走进卫生间,老人介绍说:“我们家的水箱几乎没用过,冲马桶用的都是攒下来的废水。”热爱环保的陆国志还经常研究总结环保生活方法,比如建议建设地下贮水工程和地面拦水工程,尽力收集雨雪水等。

如此绿色环保生活理念,陆国志全家已坚持了十几年。在他的示范带领下,亲戚朋友和邻居们纷纷推崇低碳生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希望更多市民加入节约资源、爱护环境行列。”结束采访时,陆国志说。

勇于承担“绿色”责任

走进我市“绿色企业”——宇通工业园,只见行道树翠绿浓密,厂房整齐排列,优美舒适的环境与紧张有序的生产场景相映成趣。这是“宇通社会开放日”活动中,第一次到宇通参观的大学毕业生小吴的真实感受。

其实,在宇通,你会发现许多“绿色”细节已融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客车行业唯一的博士后工作站内,专家们致力于节油、降噪、减振等研究;生产车间实行节能管理,细化工序能耗定额,实行月度监控年度考核;办公电脑设置为10分钟不用显示器自动关闭;夏季空调温度必须设定在26℃以上;员工积极参与“拒绝一次性筷子”……

穿梭于绿城大小街道的数百辆节能与新能源混合动力公交,也是宇通开展节能技术研发的成果之一,其研制的新一代节能与新能源混合动力客车在城市工况下,节油率可超过30%,被行业人士称为目前国内最节能客车。

多年来,宇通以节能、节约资源为重点,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巧妙节能循环利用

昨日,记者来到嵩山饭店客房,看到服务员马雪洁正在为房间配备节水卡和晚安致意卡。拿起床头柜上的晚安致意卡,只见绿色树叶型卡片上写着:为了节约水资源,保护生存环境,我们将尽可能减少对棉织品的洗涤,您若需要更换棉织品,请将此提示放在床上。 “客人们都很支持这种环保行为。”马雪洁微笑着说。

客房部经理赵惠君讲述起他们的“环保管理法”:各班组定期检查公用设备,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进入夏季后,全天监测大堂温湿度,做好记录,及时调整中央空调开关温度,并在前后门贴上“随手关门”温馨提示。冬季,为节约能耗,服务员可根据会议进度和室内温度,在会议结束前20分钟关闭室内空调。

走进员工休息室,墙上张贴的几项环保小规定很醒目:更换清洁工具实行以旧换新;员工要注意回收客用一次性低值易耗品,牙膏可作为清洁剂使用;清洁剂应按比例勾兑,使用时另用小瓶装,避免超量使用带来的用水量增加和清洁剂副作用。几位服务员告诉记者,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饭店精心营造的绿色环保氛围得到越来越多客人认同。

除了在服务环节体现环保,去年,该饭店还安装了一台天然气锅炉和一台生物质燃料锅炉,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在客房等场所,新型节水型马桶水箱由原先的7升改为4升,仅此一项,全店近500间客房一年下来就能节约546吨水。

电动公交环保节能

“85路纯电动公交车厢内的13块电瓶可储存电量160度,大约能跑150公里左右,充一次电需要4~5个小时。”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商都路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见识”了正在充电的85路纯电动公交车。

据介绍,按照我市纯电动车示范运营计划,市公交总公司已加入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企业联盟,广泛开展新能源客车方面的科技合作。目前,该公司拥有新能源车辆460台,其中混合动力公交车445台、纯电动公交车15台,混合动力节油率32%左右,达到了低排放、低能耗、低噪声的良好节能减排效果。纯电动公交车示范线路为85路,绿色车身上有“纯电动”标识。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火车站公交港湾坐上了85路纯电动公交车,经过50分钟车程抵达商都路客运东站,正如车长郝师傅所言,一路上电动公交车的确噪音小、起步稳,但是,唯一缺陷就是车厢内没有空调,舒适度不如空调公交车。“一天大概能跑5个来回,车内电瓶还要预留30%电量以防万一。”从去年8月1日,郝师傅开始开纯电动公交车,一年多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用电的确比用油省钱,他希望汽车厂家改进技术,能让电动车也用上空调。

除了推广纯电动车之外,为减少环境污染,早在2007年年底,市公交总公司已完成全部汽油单车改装成双燃料客车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微粒和黑烟的排放,单车每年平均可减少碳排放70吨左右。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