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9年坚守唤醒“植物人”丈夫
广场舞
跳出健康新生活
我的快乐“六一”
专家支三招应对
农民走起
“休闲路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农民走起
“休闲路线”

农民走起

“休闲路线”

本报记者 尹春灵 高 凯 通讯员 王 利

“咚咚锵,咚咚锵……”近日,在新郑市八千乡沙张村的文化大院里,村民们铆足劲敲锣打鼓,引来阵阵欢声笑语。

“你发现没啊,这敲鼓是越敲越得劲,越敲越过瘾。”

“那可不是,我也快上瘾了,心里可痛快。”

隔着响亮的锣鼓声,两位50多岁的大娘在“交头接耳”。 只要一有空,凑到一块的村民们一商量,便自发来到文化大院里,扛出大鼓、敲起铜锣,热热闹闹地开始表演。有农活了干活,没农活了找快活,在新郑市一些农村已成了一种习惯。村民们敲上几把鼓,唱上几段戏,敲敲打打、吹吹唱唱地自娱自乐,使文化大院成了村民们的“乐园子”。

与文化大院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分散在该市各个行政村、居委会里的“农家书屋”。这里干净整洁、亮丽舒适,配备有书柜、桌椅、报架等基本设施,有几千册的各类实用图书,20余种报刊,近百种电子音像制品,为群众提供了零距离的公共文化服务。村民们在一派安静有序的氛围中,认真翻看书籍,休闲充电。有的人“啃”不动书中的内容,就问旁边的人,那股认真劲就像勤学好问的学生,还有的人拿着笔在纸上抄写着知识。

现在,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样化,文化大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农家书屋的建设也解决了广大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这些公共设施在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使乡村农民渐渐地走上一条独特的休闲路线。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