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7
6
夏花绚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写给奶奶的歌谣

——读青青的《白露为霜》

卢晓梅

看完青青的书稿,江南已是初冬。远处,大地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卷出悲伤的泥浪,曾经的荷塘被填平了,边上的小石桥孤零零地等待着它最后的命运。我知道,大地正在被无情地掠夺,而我却无能为力。我甚至没有好好地爱过她,像青青一样好好地爱过她。

青青则是默默地把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着大地的心跳。我甚至相信,这一幕,真的在青青的童年上演过。当她无拘无束地穿行在玉米地里,身边跟着奶奶的大黄狗,敏感好奇的她,会不会突然停下脚步,想,大地,是不是跟我一样,也有心跳?写祖父的那一节,是《呼兰河传》里头,最柔情的一段。而青青的集子里也始终贯穿着一个灵魂人物——奶奶。

萧红写:“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60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70了。我家有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而青青仿佛也沉浸在萧红式的回忆当中,在她的集子里写:“我三岁与十八岁之间是和奶奶住在一起的,那个远离村庄的孤单的房子,被田野和许多大树包围着,房子的孤独和我的孤独是一样的。这使我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观察周围的植物。院子前面有梨树,当然她最粗,年龄最大,比奶奶还要大至少二十岁……”

我没有料到,“奶奶”真的是渗透到了青青的灵魂与骨血里了。《呼兰河传》是史诗般的,如壮丽的大河,萧红的祖父,只是里面溅起来的一朵慈蔼的浪花。而青青的这部集子,却是一条清洌的小溪,不停歇地流淌着关于奶奶的回忆。青青的笔底,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以“奶奶”来作限定语的,比如大菜园,一群鸡、羊,一条狗,一只猫,一棵大梨树,六棵枣树,一棵杏树,一棵榆树,这一切,都是属于奶奶的。连那天空也是奶奶引领着她望的。奶奶纺纱的声音,嘤嘤地作响,像好听的催眠曲,让她安然睡去。突然想到,我起的那个所谓“白露为霜”的书名是多么矫情啊。也许,青青的初衷只是想写一个二十四节气的系列,但是到后来,什么风花雪月,什么立春、惊蛰、雨水、春分,那二十四节气,分明是奶奶身后的布景而已。不管,这本书上市以后用的是什么名字,在青青心魂的最深处,它是一首朴素的歌谣,唱给奶奶听的歌谣。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奶奶对青青全部的意义。青青在奶奶身上,是那么热切地在寻找母亲的温暖。她去观察大地,仰望天空,关心花朵与植物,是不是在潜意识里,也在向它们寻找一种心灵的安慰?我始终忘不了,她文中那一段关于月亮的描述:“我看到的月亮都是从大块的玉米地里升起来的,又红又圆,像是可以触摸到一样,我总在黄昏的暮色里向这个可爱的圆月亮跑去,但我发现,无论如何我是接近不了她。后来在我的一生中,无论什么时候的月亮,都没有这般地逼近大地,简直就不像是月亮了,圆得让人神往又让人悲伤。”也许,她是在追逐母爱,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温柔。也许,写作的人总归是有些宿命的。每当青青写到田野村庄的时候,总是特别的活络。三岁到十八岁,又恰恰是生命最无邪最纯真的年代,刻下的印记往往潜伏在记忆最深处,总在不经意之间悄悄地流露出来。

也许,生的一大意义就是在于,我们在替那些深爱过我们的人活下去。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能量,就连死亡也无法与之抗衡。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在爱着。我们渴望表达,是因为,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孕育爱的本能。我想,我和青青,若是老到写不动了,那就要约着一起晒太阳,然后,翻一翻彼此写过的文字。午夜梦回,下意识地去摸摸枕头底下,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又想,等这本集子带着墨的芬芳,静静开放的时候,青青捧着她,就如同母亲,怀抱一个新生的婴儿。我想,她才舍不得把这本书压在枕头底下呢。最多是放在枕头边,一个翻身,就看见了,月亮一样弯弯的眼睛里顿时充满了生的喜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