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
本报记者 郑 磊 通讯员 张保华
提起户外LED屏幕,不少人认为是户外广告的专利。如今在二七升龙广场,LED大屏幕变身“空中课堂”, 将远程教育从“室内”搬到“户外”,使“党员远教”成为“大众课堂”。
“远程教育是个宝,大事小事都知晓,不见老师能听课,不见师傅能传招……”淮南街党员李高举告诉记者,空中课堂办得好,自己每天在升龙广场锻炼身体,这样就可以一边锻炼一边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了,“在‘空中课堂’里,不仅可以了解国家重大政策,还能收看农村发展变化的点滴,这让群众多了一条爱国教育的途径。”李高举坦言,“空中课堂”新颖的授教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空中课堂’如今是社区独有的红色教育基地,是增强在党意识的‘提醒器’,是方便流动党员学习的‘充电器’。”淮南社区组织专干王艳骄傲地说,它采取“远教+党员+群众”模式,以“大家点,我来播”为主要学习模式,设置有基层扫描、组工风采、党建必读等栏目,紧扣时代主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播放。
淮南社区书记刘青霞告诉记者,社区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重点打造红色教育“空中课堂”,因地制宜将升龙广场户外LED大屏幕硬件资源与远程教育软件资源相结合,利用远教平台开设“空中课堂”,并不断创新方式、丰富内容,使远程教育触角延伸到辖区广大党员群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