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8
17
有一位老人
《阿富汗人》
夏夜
端午节闲话粽子
老孩子
纪念屈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端午节闲话粽子

蓝 月

端午节,家家都吃粽子。

记得小时候,粽子都是妈妈亲手包的,糯米用一个竹箩洗尽,拌上碱水,米就变成了浅绿,散发出米和碱混合的香气,那是一种非常好闻的味道。那时候我只知道端午节有粽子吃,并不清楚“屈原”,“屈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说来好笑,人们嘴里的“屈原”当时我听成了“蚯蚓”,“蚯蚓”用苏州话说叫“曲蝉”和屈原音很近。我就好生纳闷,吃粽子有“曲蝉”什么事呀!大人费了好大的劲,才让我搞清楚不是“曲蝉”是“屈原”,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位大诗人,在端午节跳河死了,人们为了不让鱼啄食他的肉身才包了粽子喂鱼。我又嘀咕开了,那人的爸妈也真是,什么名字不好叫,偏偏叫“屈原”,反过来不是“冤屈”吗?不跳河才怪!对于我这些个奇怪的想法,妈妈也无法作解了,只是摸摸我的头说小孩子就是怪念头多。

包粽子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妈妈把粽叶和柴草浸泡在水里,说来奇怪,那干瘪的叶子经过浸泡竟然起死回生变得柔韧而葱绿起来。我想这粽叶就是为粽子而生的,它的使命就是把松散的米粒紧紧地抱在怀里。

端午节的前一天哪怕再忙,妈妈也会停下旁的活计,专心致志地包粽子。妈妈把粽叶捞出刷洗干净放在盆里备用。拌好碱水的糯米和上一些洗干净的赤豆,赤豆是红色的,米是浅绿的,颜色相当好看。然后坐在小凳子上,抽出一张粽叶,卷成三角形状的筒,置于左手,右手抓起一把赤豆糯米放进粽叶筒里,轻轻拍打结实,再包裹起来,用柴草扎紧,一只三角形可爱的粽子就完成了。

不要以为包粽子很容易,惭愧得很我至今仍包不出一只像样的粽子,不是漏了就是软塌塌的不成样子。包不来粽子我就绑粽子,两个一绑,绑好了把多余的柴草剪掉,剪过的粽子就像刚理过发一样,特精神。我现在明白什么叫人性化了,你看连粽子我们也要让它们成双作对的,至于烧熟了,把它们分开填进我们的肚子里就不深究了,至少我们的初衷是很美好的。

包粽子很费时间,一般妈妈会花费一下午,而我也会乖乖地呆在边上。等爸爸下班回家,粽子已包裹完毕,烧粽子是爸爸的任务。烧粽子更费时间,通常要烧到半夜,爸爸还要留些柴火在灶膛里慢慢焖。当天是等不及吃粽子了,我是嗅着粽子特有的香味,流着口水进入梦乡的。

一大早,也就是端午节。早饭直接吃粽子。虽然家家包粽子,还是会拿着自家的粽子送与邻居品尝,家家如此。人们的脸上都是亲切的笑容,气氛空前和谐。小孩子们就聚在一起吃粽子,吃着吃着就咬别人的粽子去了,大人们就呵呵地笑,隔灶头的东西就是香。农村人吃粽子也许不会太多想到“屈原”老人家,而那种纯朴的乡情伴着浓郁的粽子香味在所有人的心里经久不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