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天山南北育桃李
市直机关工委表彰
一批创新争优先进
登封市创新创优创组工品牌
石武客专郑州段动检车首次上线
神九飞天蛟龙探海 彰显我国科技发展实力
肩负人民期望 引领社会进步
要闻简报
竹林镇“五个一”
工作法值得推广
市领导在金水调研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职工养老保险个人
账户利率调为3.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神九飞天蛟龙探海 彰显我国科技发展实力

新华社记者 顾瑞珍 黄小希

29日上午10时03分,将中华民族飞天梦想带入一个全新阶段的神舟九号飞船,遨游太空303小时16分钟后,平安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草地上。

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再次镌刻下一个民族飞向太空的光荣与梦想。

就在两天前,成功下潜7062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自由徜徉。凭借这一深度,我国位列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榜首。

上天、入海,攀登科学高峰、探索深海奥秘,中国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短短20年,中国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三大基本技术,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规划是务实的,目标非常明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张柏楠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每一个载人飞船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最终瞄准空间站。“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关键技术都是我们独立自主突破的。”

“三垂一远”发射模式、国际先进的基于IP技术的“永远在线的航天测控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交会对接机构、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13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神舟飞船……一系列“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让中华民族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上书写下壮美篇章。

将中华民族的新深度镌刻在深海7000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同样彰显着自主创新的光辉。这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也是由我国独立完成。

面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基于自主研制高性能CPU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3000米深海钻井平台研制成功,使我国深海油气开发迈上新台阶;宽带移动通信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我国提出的4G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刻蚀机为代表的高端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大型高端制造装备有力支撑了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大型核电、能源等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开发及商业化示范应用取得重要成果……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铿锵步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无论是载人航天还是载人深潜,都是重大科技工程,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这种高新技术是花再多钱也买不来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仁和表示,我国始终立足于自主创新,航天载人工程20年的发展历程和载人深潜技术的突破,都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太空漫漫,沧海茫茫。面对地球上日益拥挤的生存空间、日渐匮乏的资源能源,探索宇宙、开发海洋,不仅关乎人类的梦想,更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张柏楠眼中,“神舟”飞天,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发展所做的一大贡献,“是我们为子孙后代迈向太空赢得的一张‘船票’”。

“‘蛟龙’潜海,为认知海洋开创了新途径,为开发海洋提供了新支撑,(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