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苹果3.8亿元
赎回“iPad”身
公交站
喷雾送清凉
建设提速 保障房更宜居
登封网格化管理成推动工作总引擎
博采众长 推陈出新
促进我国交响音乐繁荣发展
内蒙古原副主席刘卓志
巨额受贿一审被判无期
年龄不超六十
都可无偿献血
陕西南郑县水利局长
察看汛情被洪水卷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博采众长 推陈出新
促进我国交响音乐繁荣发展

博采众长 推陈出新

促进我国交响音乐繁荣发展

(上接第一版)并给观众传递美的享受,那么“神”就是以作品的精神内涵统一乐队的思想认识,感染观众情绪。“统一认识” 、“统一行动”的综合作用,确保了每个音符准确无误、各个乐器协调一致,展现出音乐旋律的抑扬顿挫,演奏员情绪的跌宕起伏,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增强音乐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二,充分发挥我国交响乐团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推动我国音乐艺术以及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交响乐团担负着重要职责,应当成为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生力军。当前,特别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要敢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努力为国争光。尽管交响乐发源于西方,但自上世纪初传入我国以来,我国交响乐作品就以洋为中用、东西合璧的独特音乐风格崭露头角,逐步跨入了世界交响乐殿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交响乐在我国方兴未艾、持续繁荣。因此,我国交响乐团一定要树立与西方知名乐团一较高低的决心和信心,树立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雄心壮志,充分展示中国人的音乐艺术才华,真正做到只要是西方交响乐团能演奏的经典乐曲、鸿篇巨著,我们中国人也能演奏,而且能演奏得更好,以此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同时也表明中华文化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

二是要把西方优秀交响乐作品介绍给我国听众,使我国听众进一步了解世界。交响音乐自17世纪初在西方发端以来,以其丰富的音色、恢宏的气势、深邃的意境和强大的表现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音乐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也成为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音乐水平的重要标志。透过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音乐家及其作品,可以感受到其鲜明的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因此,交响乐也是我们进一步了解世界、学习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途径。我国交响乐团要积极把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和现代优秀交响乐作品介绍给我国听众,使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爱好者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西方各个时期的优秀交响乐作品,并通过这些优秀作品进一步了解世界,进一步增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并在吸收借鉴其有益成果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创新活力。

三是要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用西方交响乐器演奏民族乐曲,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践证明,艺术创作只有具备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只有民族化,才能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因此,推动用西方交响乐乐器和演奏方法演奏民族乐曲,逐步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我国交响乐繁荣发展并在世界交响乐坛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西方文化企业把花木兰、图兰朵、功夫熊猫等中国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和表现手法相融合、与全球文化市场相结合,获得极大成功。我国优秀交响乐作品《梁祝》 、《黄河》 、《红旗颂》等,把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文化元素完美结合起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这就充分说明,我国交响乐完全可以在进一步面向听众、面向市场中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和潜能,打造出具有既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体现中国价值精神,又符合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审美特点和接受习惯的精品力作,使我们的民族交响乐作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听众的喜爱,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亮丽风景。

第三,积极借鉴西方交响乐团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民乐乐团的改革提高,实现民乐交响化

民乐乐团的演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我国民族乐器演出的“交响乐” 。近年来,我国民乐乐团的演奏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但在实际演出中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规模普遍比较小,演奏气势不够恢宏,震撼力不够强烈,俗话说还压不住阵脚;二是低音比较欠缺,乐曲演奏不够悦耳动听,个别乐器还有些刺耳;三是缺乏优秀的有影响力的民乐作品,不能满足在艺术舞台上长演不衰的需要。相较而言,西方交响乐团阵容庞大、乐器多样,气势恢宏、低音丰富、震撼力强。因此,可不可以考虑借鉴西方交响乐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民乐乐团进行符合音乐艺术发展规律的改革,以更好地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进一步使我国的民乐作品为更多的国内外听众喜闻乐见,推动中国民乐艺术繁荣发展,走向世界。

要改变乐器配备,可以考虑适当扩充乐器配置和乐队阵容,探索增加编钟、大鼓、扬琴、古筝等既有浓郁民族特色又有强大气势的乐器,进一步增强民乐演奏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这样做,通俗地讲,就是要“稳得住阵脚、压得住台面” 。还可以考虑进行乐器改革,特别是要进一步丰富低音乐器,拓展低音音域,使乐曲演奏更加悦耳动听。从物理学角度看,乐器的最终表现结果就是声波振动的结果,而乐器的固有振动频率与乐器大小有关、材质有关,相对来讲,体型大的乐器发音体长、粗、重,发音低沉,体型小的乐器发音体短、细、轻,发音高亮,因此要在增加大型乐器配置、拓展低音音域上下功夫。也要考虑加强优秀民乐作品创作的力度,特别是大力创作有利于发扬民族乐器长处的民乐作品,在作品中增加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独立演奏的乐章,给其更多演奏机会,使其更加突出,而不致因为夹杂在其他乐器中作无关紧要的“配角” ,在乐曲演奏中被淹没。

这里,我还想特别给广东的音乐工作者提一点希望,就是希望你们弘扬民族传统音乐,借鉴国外优秀音乐成果,积极探索,推陈出新,创作更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广东音乐作品,再创广东音乐辉煌。广东音乐在我国民乐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涌现出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曲目,比如《步步高》 、《平湖秋月》 、《雨打芭蕉》等等,都曾经风行国内外,拥有众多的听众,享有盛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东音乐。我在广东工作时,还专门让广东的同志给我找几张广东音乐的光盘,我也经常放来听一听。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感到,广东音乐影响力有所下降,一是新的有影响的作品不多,二是对外演出交流的力度不够。广东音乐不仅是广东的宝贵艺术财富,也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丽奇葩;不仅是广东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因此,繁荣发展广东音乐,是促进我国音乐繁荣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希望大家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担当起再创广东音乐辉煌的重任。要深入发掘广东音乐的深厚底蕴,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乐曲。要深入民间采风,搜集整理流传于民间的音乐元素,提炼出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主题,用新的音乐形式加以表达,使之更加清新流畅、悠扬动听。要开放性地选择、吸收外国音乐及国内其他民间音乐艺术的有益成分,并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形成广东音乐的独特风格,增强广东音乐的表现力,使广东音乐流传更广,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喜爱。如能把群众熟悉的曲子串起来,搞成交响乐曲就更好了。

以上就是我今天看了广州交响乐团排练有感而发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衷心祝愿你们的乐团改革创新、奋发图强,不断取得新的业绩;也衷心期待通过中国音乐人的共同努力,早日推动我国交响乐走向世界,为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作出贡献。

(原载2011年12月19日《中国艺术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