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鼓励延迟退休关键是保障收入
女生“全面超越”见证社会进步
高校去行政化
先去掉校长助理吧
食品安全时间表
考验执行力
退还误充话费
不该强制销号
出台垃圾处理政策需吸取民间智慧
城管出国游取经还是传道?
权力的公共性
不可丧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出台垃圾处理政策需吸取民间智慧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将于10日召开全市垃圾分类启动大会,公布“按袋计量收垃圾费”试点范围,并宣布试点正式开始。目前,市城管委正在全市范围内选择若干成熟小区作为收取垃圾费的试点,以物业主动报名为主。按照广州市城管委相关官员的介绍,广州此次新政借鉴的乃是台北的经验,其主要精髓是采用“垃圾费随袋征收”这一经济杠杆,居民家庭排放的垃圾越多,付费就越多,反之,付费就少。

该项政策甫一曝光,立马引来了不少广州市民的热议。从垃圾袋收费政策是否合法到如何保障专用垃圾袋不至于沾染腐败,从如何防止乱丢、偷丢垃圾到实施实名制以后,政府是否能够有效保护居民隐私,凡此种种,无一不成为网络上议论的焦点。对此,广州市城管委的官员们纷纷现身说法,强调试点小区是免费发放,超过配额才会收费,而今后政策全面推广之后,将取消原来的15元垃圾费。此外,城管方面也承诺,将通过安装摄像头来监控乱丢、偷丢垃圾行为,通过招投标和定点运营来根除垃圾袋专营的腐败隐患。总之,对于此项政策的顺利推行,相关的官员可谓信心满满。

不过,垃圾处理终究是一项连接着居民、政府乃至物业多方面的事宜,甚至制造的主体还是居民本身,仅仅是政府方面拥有信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包括小区物业能够积极介入,以及居民本身的热情参与。

对于居民而言,首要考虑的是作为纳税人在完成义务时,是否享受了相应的权利。举例来说,如果垃圾袋收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贪腐”问题,必将狠狠打击居民“购买”垃圾袋的意愿。当然,如果居民一方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而是投机取巧,走出一些歪门邪道,那么也会让政策本身形同虚设。正如一些人担心的,未来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居民利用散步之机,拎着垃圾袋“长途跋涉”扔到不受监控的公共场所,甚至,也可能出现通过下水道进行处理的行为,从而导致更糟糕的结局。

当然,借鉴台北经验,引入经济杠杆来控制和减少垃圾总量,对于应对正在侵袭而来的垃圾围城困局,终究是值得肯定的。假使能够做好政策的宣传、普及和监控工作,未来广州垃圾总量趋减或许是一个可期的结局。只不过,还应当指出的是,垃圾问题的处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设置经济杠杆上。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垃圾的处理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的工程,且制造垃圾的居民应当是应对的主体。但现在看来,政府很习惯并且很乐意地将处理的主动权揽在怀中,从表面看这是政府敢于负责的体现,但如果深层次追究下去,这等于剥夺了社会自身应对的主体资格。

垃圾围城的困局,从微观上看,是迈入城市化的人群不能有效遏制自己的浪费行为。根本上的解决之道,当在于居民根据自身情况降低制造的垃圾总量,同时,通过实施垃圾分类,使得一部分垃圾“消化”在家庭中,一部分则进入政府设置的分类处理渠道,并完成循环利用。因此,垃圾问题的处理,源头上将依赖一批有担当、有远谋、能负责的公民的出现,只有公民群体本身能够热心参与,政策才不会被扭曲,各种民间智慧也会如期涌现。 南 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